文章内容来源于公众号:局部气候调查组 点此可查看原文。若涉及版权问题或存在侵权情况,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
将下方画面对齐屏幕上缘,获得更完整视野
附件1:《情人节与花》
2月14日,情人节。
每年的今天,许多有情人都会用“花”来表达自己的爱意。——等等,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花呢?
故事的最初,“花”隐喻的暗语。
据说,早在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之间,希腊人和罗马人就会在婚礼仪式上会用玫瑰花环来装饰自己。
但若论“玫瑰”与“爱情”划上等号,时间线还得后移到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那时,女性的社会角色受到习俗与规范的限制,许多话不能直说,许多事不能明做。在这些限制之下,研究“花语”变成了她们的活动: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意义,这是一套花中“摩斯密码”。对于那时无声的女性而言,以花表意,是一种隐秘的交流。
1819年,夏洛特 · 德 · 拉图尔的《花语词典》在法国出版。在关于“玫瑰”的篇章里,“花”被定义为“爱”,植物也充满了浪漫。自此,这一潮流自成一派(可能是欧洲花间派吧)(不),故事、诗歌层出不穷,玫瑰的售量也直线上升。
随着时代的推移,曾经束缚人们的枷锁也在逐渐脱去,“爱”变得溢于言表,是一件值得幸福地、大声说出来的事。
在这个来之不易的春天,祝你心中的花朵灿然绽放,祝你的爱也坦荡地宣之于口。
小读者们,情人节快乐!
附件2:《参考资料》
附件3:《制作人员名单》
策划/设计:毛文凯
文案:熊程晨
以故事话实事,以美学画科学
欢迎关注,纵享丝滑
▼
本文为 局部气候调查组 原创文章,请扫码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