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来源于公众号:北京大学 点此可查看原文。若涉及版权问题或存在侵权情况,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
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开幕
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
向大会作报告
在报告结尾部分
他用一段话殷切寄语青年
习近平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2018级博士生王亚平
体育教研部2021级硕士研究生丁宁
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出席了大会
在接受采访时,她们说——
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梦无垠,当征星辰大海。我的诗和远方,一直在星辰大海的路上。我们时刻准备,为党冲锋,为国出征,飞得更高,飞得更远,用实际行动书写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我们幸运地步入了新时代。从2013年我首次飞天,到一年前再次飞天,这十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捷报频传、勇攀高峰。我们有了更广阔的飞行平台、更长的飞行时间,有了中国自己的空间站。我由衷地为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如今,第一批听我太空授课的孩子们,有很多已经成为我航天战线上的队友。所以,要问航天事业带给我的最深刻的感受,一个是时代的力量,另一个是传承的力量。今天,站在“党代表通道”上,我同样感受到这种力量。
现在,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已经开始,欢迎更多有志青年加入我们。再过不久,中国空间站也将全面建成,我们也期待和国外同行一起进驻中国空间站,共同探索浩瀚宇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始终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巨大进步。2022年,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这向世界展现了大国风范和大国担当,中国冰雪健儿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体育精神打动人心,参与运动、健康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
过去五年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让我们更加坚定了理论自信,也为青年一代成长发展提供了历史际遇。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我有幸成为北大马院首届高招“大钊班”的一员,深切地感受到生逢其时,重任在肩。
在过去一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习中,我逐渐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认识,感受到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其中蕴含的深刻的道理、学理和哲理。老师们经常嘱咐我们要“埋首经典、关注现实”。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扎扎实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根基,还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行合一,通过脚踏实地、身体力行的实践,将阅读和思考中形成的理论力量转化为实践力量。
新时代的十年,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也经受住了很多风险挑战考验。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锤炼意志品质,提升实践本领,根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重任,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描绘了宏伟蓝图,对青年寄予厚望,为青年指明了发展方向。在当前复杂的内外环境下,这一新目标的提出让我感到了奋进的信心和实干的动力。
十年变革鼓舞人心,广大青年既是变革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2020年我来到深圳读北大,这座青春的城市为北大带来了新气象,既延续了北大厚重的文化底蕴,也融入了深圳特区敢为人先、创新开放的精神特质。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引领和滋育下,我立足自身专业服务群众,和志愿同学筹建学生公益法律协会,广泛募集资金,提供法律咨询以服务弱势群众。今夕对比中,我深刻感受到十年法治实践的发展和法律职业者的自豪。
十年成就催人奋进,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茁壮成长。在河北平山、凤阳小岗村等地的乡村振兴考察中,在山东烟台智慧社区调研中,在研究生党建研究会的理论研讨与实践中,我感受到北大的文化基因赋予我责任与担当,深圳则激励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二十大报告寄语我们“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作为北大青年,我们要秉承北大精神,将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面向未来,我们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我曾在祖国海疆的万里碧波上感受改革强军的时代脉搏,如今又回到博雅塔下、未名湖边汲取立德树人的精神滋养。
我是中文系2018级本科生王心仪,于2020年9月参军入伍,服役于海军辽宁舰,是一名航母操舵兵。从北大到航母,我用脚步丈量了青春的另一种可能。
“左满舵!航向120到!”两年的军旅生活、十余次演训任务,我见证着辽宁舰一次次解缆起航,奔赴远海大洋、锤炼实战能力。我领略了万里海疆的波澜壮阔,也读懂了“舰艏行处是长城”的庄严承诺。
远方的灯火与手握的钢枪教我用神圣的使命化解内心的寂寞;榜样的背影与头顶的军徽教我用坚定的意志抵挡身体的疲惫;嘹亮的汽笛和战鹰的轰鸣教我用大我的荣誉彰显小我的价值。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我打磨着北大人的执着和韧劲,也砺炼出军人的纯粹与赤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铿锵有力的话语令我备受鼓舞,也更感使命在肩。北大学子、退伍军人,身份交叠意味着责任弥坚。我会永葆军人本色,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锤炼自身本领,为党、国家和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
做新时代好青年,积极弘扬正能量,做中国好声音的传播使者,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作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2022年10月16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令全球瞩目,这不仅是中国改革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也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增添新的积极力量。二十大报告总结了中国过去五年的工作、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作出了未来的发展规划,包括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强生态保护,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提出了一系列惠民利民举措来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些都让我感到中国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2015年,那时的我不满十八岁,响应中国提出的 “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政府奖学金的资助下来到中国学习。这七年里,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被日新月异发展着的中国所吸引,努力学习汉语、参加社会实践,希望能更好地融入这里。2021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留学生回信中指出:“百闻不如一见”,勉励我们外国留学生多走一走、看一看,了解真实的中国。我们乘着这股“春风”,用双脚丈量华夏大地,用双眼亲见中国风貌。2021年10月参加留学生“知・行计划”赴新疆,喀什、和田、石河子、乌鲁木齐参访,在新疆棉花种植基地的经历让我印象尤其深刻,我们每一位成员都亲眼看到了当地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各族群众脸上挂着的微笑,这都得益于中国的飞速发展和深得民心的大好政策。每到寒暑假,我都会参加社会实践,去看、去体验中国的民生百态,已经去过宁夏、深圳、内蒙、雄安新区、东北、新疆等地。
今年北京冬奥会,我很荣幸地成为了开幕式演出志愿者。冬奥开幕式的排练虽然辛苦,但我把它当成对自己身体和意志的磨炼。有时候排练到深夜,加上北京的冬天很冷,但这都不能阻挡我参加冬奥会的热情,更磨灭不了冬奥会带来的荣誉与快乐。趁着排练间隙,我会阅读专业书籍,抓紧学习专业知识。我体会到,把零碎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就能办成很多事情。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还应用了我的导师张信荣教授研发的技术,这也让我倍感自豪。
我热爱中国,非常喜欢毛泽东的一首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面向未来,我将继续全身心投入科研中,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为中国、为全球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为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贡献力量。
参与冬奥志愿服务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文化自信的全面提升;家乡高铁的开通,使上学的路程从25小时缩短至8小时,让我体会到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后,我心潮澎湃,激动万分。二十大报告回顾了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十年间党和人民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巨大突破。其中,我对我国文化自信的全面提升和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印象最为深刻。我曾有幸以冬奥志愿者的身份,深度参与祖国的冬奥盛事。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国力与大国风范。不论是开幕式上处处融入了传统文化的惊喜,大山深处的孩子唱响《奥林匹克圣歌》的感动,还是新一代年轻运动员们放下包袱享受比赛的从容坚定,无数瞬间让我们充分意识到,强大祖国赋予每一位中国人的底气和自信。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青年而感到无比骄傲。3月12日,我所服务的冰立方场馆迎来最后一场轮椅冰壶决赛,中国队以8:3战胜劲旅瑞典队夺得冠军,全场呐喊沸腾。当国歌在冰立方奏响时,我的内心升腾出强烈的自豪感,祖国盛事,与有荣焉!
2021年,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近1亿人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面对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脱贫任务,我们啃下一个个硬骨头,创造了人间奇迹。脱贫攻坚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北京大学定点帮扶的云南省弥渡县顺利脱贫,我的家乡湖南省凤凰县也在这次脱贫攻坚战中顺利摘帽。之前,我从家乡上大学,要坐25个小时的火车才能到达北京。去年,凤凰县开通了高铁,到北京只需要8小时。这一切,是党带领全国人民书写的中国传奇。李大钊先生曾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作为青年学子,我希望能够将个人发展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在新时代的中国沃土上深深耕耘,建功立业,承担起属于我们这一代青年的使命。
身为新时代的好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当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我坚信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
2017年,林毅夫老师在课上指出,“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以民族复兴为使命的。”彼时,刚刚从宝岛来到北京求学的我,深受震撼,第一次感受到北大的家国情怀。
2019年,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学校“凝心铸魂”方阵,生逢国家大事,作为一名台湾同胞我绝不能缺席。训练期间,和同学们同吃、同住、同训练。当我们一同走过天安门,向世界展现当代中国青年风采的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越发强盛,人民更加幸福。
2021年,我参与学校“知行计划”,赴福建平潭基层党政机关见习实践。踏上福建的土地,想起爷爷留下的半张族谱,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我和弟弟妹妹终于找到了身在莆田的亲人。来到爷爷小时候的学校,听着与爷爷相同且熟悉的乡音,我热泪盈眶,感慨与家人团聚乃人生一大幸事,更加明白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团结带领人民,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国家实力蒸蒸日上。作为在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我将不断锤炼自身专业本领,与大陆青年同心同行、携手打拼,共同为促进两岸交流,实现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国家之需心之所向”,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我将努力立足自己的专业特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担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使命,为真空电子器件研究、提升国家科研水平和实力而不懈奋斗。
听了二十大报告,我对我国在过去五年取得的瞩目成果感到自豪和振奋,尤其是科技方面我国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已实现突破,并将载人航天、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计算等列入创新学科发展产业。作为一名北大工科学子,我为祖国取得非凡成就骄傲的同时,也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新工科”建设肩负着新时代所赋予的重要使命,我长期跟随着导师魏贤龙研究员从事微纳真空电子学这一新兴的研究方向。我们课题组在魏老师的带领下一直立足于传统学科,结合新的时代发展需求,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解决工程技术领域“卡脖子”难题方面耕耘不辍,坚持真空传感器、推进器、电子枪等军工航天实用产品研发。作为课题组核心成员,由于测试真空器件条件严苛、过程漫长,我时常在机器嘈杂的实验室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尽管测试过程重复枯燥,但还是乐在其中、矢志不渝,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在优化器件性能上已经卓有成效。
最开始,我是抱着深入了解国家未来在低碳经济、生物制造产业的规划去学习相关内容,但几天下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反而是总书记在开幕会的一段话,“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让我心神往之的是这种自信、坚定的态度,即便面对当下百年未有之变局。
在北大,我除了作为一名生物技术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之外,还是一名创业者,在2021年5月创办了“未名拾光”,是一家专注生物材料创新的生物制造企业,成立的一年半以来,公司经历过快速发展的阶段,成立之初的5个月完成两轮融资,也曾遭遇低谷。在这段起伏的经历中,我也犯了很多错误,也在一点点学习成长,慢慢地发现其实任何问题都有解决方案,甚至不止一种解决方案,而面对多种解决方案如何抉择时,自信而坚定的意志力反而显得愈发重要,这也是我在二十大中最大的收获。
我们正在经历由传统化工生产向低碳生物制造的转型,这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重要一环。国家在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于经济总量占比全球18.5%的市场,拥有全球最庞大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我们应该坚定创新,对全球化竞争有必胜信心。
团结带领青年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在患者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发扬仁爱之心,一切为了患者,勇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让青春在建设健康中国、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作为一名有着近10年党团工作经验的学生干部,我深知青年工作,尤其学生工作是重要的一环。
我所在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科研研究生三党支部是医院内覆盖临床专业最多的学生党支部。而如何把支部党员凝聚在一起,如何让每位党员找到人生方向实现人生价值是我面临的重要难题。2020年12月以来,我带领支部同学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人民医学声”微信公众号为依托,开创并推出健康科普27篇,2022年度又开创科研科普栏目,帮助同学科技、科普双飞翼。作为一名学生党支部书记,我愿通过“稳基础、抓薄弱、强特色、实教育”的工作方针和早来一点、多做一点、晚睡一点的辛勤努力,把我的本职工作和学业一点一点,扎扎实实做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强国有我,重任在肩
奋斗的号角已经吹响
激励新一代的青年传承薪火、建功时代
未来已来
来自江南塞北的北大青年
必将在祖国的城镇乡野
绽放出绚丽的青春之花
来源: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电子学院、医学部宣传部、体育教研部、国际合作部、港澳台办公室、团委、创新创业学院、深圳研究生院,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京报
视频:新华社
图片:受访者提供、新华社
编辑:董思涵
排版 | 责编:戴璐瑶
开幕!一图速览+报告金句!
青年强则国家强,北大学生超燃的运动瞬间!
40年、20年和5年,他们在北大……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本文为 北京大学 原创文章,请扫码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