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来源于公众号:湖州发布 点此可查看原文。若涉及版权问题或存在侵权情况,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全国人大代表、湖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洪湖鹏——
以政府产业基金撬动有效投资扩大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湖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洪湖鹏深表认同。
洪湖鹏代表表示,要树牢“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理念,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优化产业基金运作模式,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撬动有效投资扩大。
政府产业基金对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推进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助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浙江正在加快推进“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由浙江省金融控股公司牵头设立的15支专项基金,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消费与健康等领域,正在浙江全域加快落地。
“要抢抓机遇,充分发挥省产业基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撬动作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更好助推湖州半导体及光电、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八大新兴产业链培育壮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洪湖鹏代表说。
扩大有效投资,重头在产业投资,关键是民间投资,根本要靠招商引资。洪湖鹏代表表示,湖州要深入实施“大招商、大引才、大建设、大发展”行动,抓实“1168”招商引资工程和“十百千万”重大项目攻坚,推动人才、科技与产业、资本有机融合,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加快产业变革重塑,推动经济发展量质齐升。
“扩大有效投资,关键要靠优质的营商环境。”洪湖鹏代表建议,要抓牢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这个“牛鼻子”,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完善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务实打造“企业最有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拆除各种藩篱,在更多领域让民间投资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
3月7日,《浙江新闻联播》播出《为高质量发展塑造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引发浙江各界热烈反响》,湖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洪湖鹏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谈感受。
3月9日,《工人日报》刊发《向“新”求变,民营企业大有可为》,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党委书记张天任畅谈民企高质量发展。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20世纪90年代的天能还处于粗放式的发展阶段,产品结构单一、生产工艺落后、能耗比较大。但通过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我们全力弥补短板,如今形成了资源循环领域的天能模式。”天能控股董事长张天任代表向记者讲述了该公司转型升级带来的巨大变化。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与其在中端、末端环节补救,不如把问题解决在源头。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拿出一份关于尽快修订《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建议,这是他为此次参会精心准备的,“我们专门生产电池,对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安全问题,我关注了很久。”
张天任代表说,2019年实施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是新国标, 但在电池安全性、电路保护等方面的规定仍然有限,应完善和补充,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比如电池要有过充、过放、短路的保护措施,同时配备具有过充保护、过放保护等功能的智能充电器,电动自行车的电线和连接器也要具有防水防尘等功能,以应对各种复杂的使用环境。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在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全国人大代表、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定期与附近村庄的镇人大代表、余村全球合伙人、镇村干部“围炉夜话”。
“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启动之初,我想要做一个以亲子体验为主题的生态农场,但对相关政策不清晰,对配套设施问题有点担心。”在最近的一次青年人走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座谈活动中,归乡青年代表俞佳慧说,“汪书记主动提供帮助,解读相关政策,带我们实地参观、规划讲解,打消了顾虑。”
余村村人大代表联络站谋划着关系发展的大事,也关心着身边的关键小事,为代表和群众议事情、提意见、话家常提供了载体渠道,也让人大代表作用发挥嵌入到基层治理体系中。
3月8日,央视《朝闻天下》播出《我从基层来·全国人大代表汪玉成 推进“以竹代塑” 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为竹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全国人大代表、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玉成:
“以竹代塑”彰显生态价值
今年参加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玉成特意带来了安吉生产的“竹制四小件餐具”。“竹子一头连着新产业,一头连着共同富裕。建议大力推进‘以竹代塑’,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汪玉成代表说。
尽管我国从2008年开始实行“限塑令”,并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但生物可降解塑料仅占全国塑料产量的1%。与此同时,国内竹加工企业已开发100多个系列超1万种产品,涉及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建筑材料、纺织造纸等方面,并在较多领域实现了塑料替代。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又一次让汪玉成代表看到“以竹代塑”的产业发展前景。
安吉拥有近百万亩竹林,竹产业是当地支柱产业之一,“以竹代塑”让安吉竹产业迎来新机遇。汪玉成代表通过调研安吉竹制品生产企业和消费市场发现,目前“以竹代塑”仍存在竹产业体系不完备、全产业链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市场供需匹配度不高等问题。
汪玉成代表建议,强化部门协调,鼓励和支持竹制品产业发展,加快多领域应用推广;强化竹制品企业科技创新,优化工艺流程,生产更多实用、管用、好用的竹制品;强化市场推广,营造“以竹代塑”绿色消费氛围,让竹制品走进千家万户。
汪玉成代表表示,塑料污染治理是全球生态治理难题之一,希望我们国家通过大力推进“以竹代塑”,向世界提供塑料污染源头治理的一种新方案。
让职业教育成为人才培养的“第二赛道”
施文美代表:深化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培育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深化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可以为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太平微特电机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施文美已带领团队研发了上千种特色产品。
初中学历的她时常鼓励工友:“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像我们企业平均年薪达10多万元,高的20万元、30万元都有。”
1993年入职时,施文美只是车间的一名普通嵌线工;太平微特,也只是一家承接代工业务的村办小厂。如今,除了承担企业的研发工作,她还多了一重新身份——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南浔校区的校外导师。此时的太平微特也已跻身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随企业一同成长,与施文美一直保持学习状态息息相关。1997年底,因缺乏自主产品,太平微特面临倒闭,施文美主动请缨学习电机制作,希望可以破局。
从画图开始,施文美自学了电机学、拖动学、CAD软件设计等技术,又在企业的支持下参加了电机培训,并到各大专院校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由她首次独立设计的产品110SZ直流伺服电机以低噪音、高绝缘性、低振动的高品质,赢得了客户的满意和信赖,被评为浙江省新品。24年后的今天,这种产品仍在使用。
在特种电机行业深耕30余年,施文美一直致力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去年,她带领团队完成150余项新产品研发。“现在还有很多项目在推进,不少已实现量产,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深潜等领域。C919首次服务春运,就有我们的功劳。”施文美自豪地说。
施文美一直关注技能人才的培养。2023年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她提交了有关全面推行“以技提薪”制度的建议。她说,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人,培育高技能人才则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核心体现。
这两年,施文美在工作和调研中发现,不少企业面临技术工人需求旺但招引难的问题,而职校学生又有求职入职难、职业发展难的困惑。她希望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让职业教育成为人才培养的“第二赛道”,为青年创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发展条件,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两会进行时·代表风采】施文美:让技能人才“有为”更“有位”
“多解决一些‘卡脖子’的难题,这也是我的履职方式。今年C919国产大飞机首度服务春运,国产大飞机用了不少我们公司的新产品,这既是认可,也是一种鞭策,推动我们更进一步去钻研。”全国人大代表、湖州太平微特电机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施文美说。
忙碌又充实,是过去一年施文美的常态。深入基层宣讲全国两会精神,参加长三角三省一市全国人大代表联合调研、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二期代表学习班,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点……她每个月的行程都排得满满当当。
在特种电机行业深耕30余年,施文美一直致力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去年,她领衔的研发团队开发落地了156项新产品。“现在还有很多项目在推进,不少已实现量产,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从一线工人成长为电机专家,施文美履职的焦点也是从身边人、身边事出发。2023年第一次参加全国人代会,她就为技能人才鼓与呼,提交了《关于全面推行“以技提薪”制度,有效增加技能人才收入的建议》。
在施文美的研发团队里,有不少稚气未脱的年轻面孔,有的刚从学校里出来,有几个还没毕业,她现在是他们的校外导师。2023年她成为了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电机学院外聘教师和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这些年,她一直致力于本土企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传统企业要想不被淘汰,就必须要转型升级,这就需要一大批工匠型技能人才。”施文美认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培育高技能人才则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核心体现。
今年春节假期刚过,施文美又一刻不停投入全国两会前的调研。年前,她和几位代表进行了交流,把获得的“干货”仔细整理成文。
施文美发现,不少企业面临技术工人需求旺但招引难的问题,而职校学生又有求职、入职难的困惑。“这些问题在培养阶段就可以解决。”担任校外导师的过程中,她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路径,院校配备的材料、设备等较少,学生实操能力较差,而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正好形成有效互补。
“推进校企合作,可以双向赋能,打造新时代高素质、高技能产业大军。”施文美准备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建议,整体统筹各地职业院校专业发展体系,推动区域产业与专业高校紧密联系;同时鼓励各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共建一批现代产业学院。
自身的成长经历让施文美切身感到不管什么岗位、起点高低,只要不懈努力,都能成为行业的标杆。她建议,应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建立产学研一体的社会实践平台,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技能、尊重技能、学习技能的良好氛围。
来源:央视、新华每日电讯、浙江日报、浙江新闻联播等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南太湖号APP的“看见”栏目,点击“我要分享”进行投稿(照片或短视频)。除了赢取积分,您的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湖州发布和爱湖州微信哦!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