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后,小心这7个麻烦找上门,这6道调理方收好了!
· 淮山茨实薏米汤 ·
材料:每次可选用淮山15克,茨实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术10克,猪排骨200克。
做法:先用水浸泡淮山,以去掉硫磺之味。扁豆、薏米用锅炒至微黄,猪排骨洗净血污并斩件,茨实、北芪、白术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一个半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此汤有健脾醒胃、去湿抗疲劳作用,对于脾虚湿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 赤小豆煲鸡汤 ·
材料:赤小豆90克,去毛及内脏的母鸡1只。
做法:将赤小豆放入鸡腹内,用竹签将鸡腹切口闭合,加入适量的水煲汤,食用时加入适量的食盐及调味品,食肉喝汤。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利湿、利尿消肿的功效,对春季四肢浮肿、手脚沉重及腰部有重坠不适感等症状有效。
· 扁豆陈皮煲鲫鱼汤 ·
材料:眉豆50克、白扁豆50克、陈皮1角、鲫鱼1条、生姜适量(3~4人量)。
做法:眉豆、白扁豆清水泡发2小时;鲫鱼宰净去肠脏,洗净;下油锅用慢火稍煎至微黄;然后将所有药食材一同放入瓦煲内(担心鱼刺者可用煲汤袋另装鲫鱼),加入2升清水,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1小时,最后调味食用。
功效:健脾祛湿。一般人群均适用,高尿酸人群不宜过多食用。
· 五指毛桃土茯苓猪骨汤 ·
材料:五指毛桃50克,土茯苓20克,猪脊骨250克。
做法:五指毛桃、土茯苓洗净,稍浸泡;猪脊骨斩块,洗净,焯水;煮沸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20分钟,转文火煲1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健脾清热祛湿,用于湿热所致的肢体疲倦乏力、自觉身重、胃纳差、口苦等症状的调理,湿热体质者使用更佳。但阴虚体质者(口干舌燥、身材消瘦,易上火)及孕妇慎用。
· 茵陈双芽汤 ·
材料:猪小腿肉350克;茵陈(干)30克;谷芽、麦芽各15克;陈皮1瓣;蜜枣3个;生姜、食盐适量。
做法:将猪肉、茵陈洗净,猪肉切块,茵陈用纱布袋装好备用。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再放入装有茵陈的纱布袋,大火烧开,煮10分钟。然后去纱布袋,再放入其他食材,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煲1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疏肝理气、健脾祛湿。适合在温热潮湿的春天食用,能缓解春困症状。
· 荠菜粥 ·
材料:粳米100克,鲜荠菜100克;
做法:1.粳米淘洗,放砂煲里,加净水适量,浸泡30~60分钟;鲜荠菜除去老叶,冼净,切段,焯水备用。2.浸泡后的粳米大火煮开,中火继续煮,不断用勺搅拌,以防溢出,煮至八九成熟时,加入荠菜,再煮5~10分钟即可。
功效:明目养肝、清热利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