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清明,一束鲜花表心意
听凭风引,且听风吟
清明之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那么文理清明又是如何
和小编共度清明记忆
一,万象更新
1 ► 青团
青团是江南人家
在清明节吃的一道传统点心
据考证青团之称
大约始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每逢清明几乎都要蒸青团
古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作祭祀
虽然青团流传千百年
外形一直没有变化
但它作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
而是成了一道时令性很强的小吃
那么在你的记忆中
清明的必吃项是什么呢?
2 ► 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 "鸢儿"
放风筝是清明时节
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每逢清明时节
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
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
便剪断牵线
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
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
给自己带来好运
3► 踏青
清明时分,春暖花开
在这个时节里结队出游
拾一枝柳,嗅一束花
品一碗茶,陪那个人
感受春带给世间的美妙
在这个时节
连春风也不忍匆匆掠过
拿起纸鸢穿行在花海
让手中的长线与流云落英相逐
听听东风在耳边低语
二,听凭风引
1 ► 雷惊天地龙蛇蛰
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又称为踏青节
是仲春与暮春之交
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
享受春天乐趣的节日
风雨洗刷尽冬至的寒冷
趴在草地上
也能听见大地的呼唤
快叫上你的小伙伴
去到文理的后山和操场上
感受春的气息吧
1
2
3
2 ► 清明时节雨纷纷
文理学子“欲断魂”
清明称祭祖节
是人们祭拜先祖
扫墓敬宗的肃穆节日
在这天我们习惯用安康
来为他人表示慰问
时雨起时
文理进入了诗一样的季节
文理学子也渐入佳境
脑中的学识与身边的TA
依然是令他们魂牵梦绕的东西
1
2
3
3► 取杨柳枝著户上
百鬼不入家
清明节
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
值此柳条发芽时节
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
留人花间住
拾柳互赠更为留下文理春之念想
愿友谊长存
1
2
3
3► 取杨柳枝著户上
百鬼不入家
阳春三月初
满枝迎春新花栖木
最后一起来看看春风里的文理吧
1
2
3
1
2
3
风起之时,清明雨上。
清风带不走年复一年的思念
可叹有时明月无人夜
终究清明细雨润春光
在清明小长假期间,大家也要在注意疫情防控,文明祭拜,安全出行
年年今日,灯明如昼
原火不灭,愿人依旧
清明记忆
不局限,不狭隘
一起来文理感受满目春光
编辑 | 伍薪宇
策划 | 宫皓天
摄影 | 陈森 李骏锴 李逸豪
美编 | 杨怡 刘宇彤 吴昕羽
指导老师 | 张琳 郭恭译 邓亲建
审核 | 谭锐
成都文理学院宣传中心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