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来源于公众号:华北电力大学 点此可查看原文。若涉及版权问题或存在侵权情况,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
今天是
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
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
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四月清明 春回大地
自然界到处呈现
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正是踏青郊游
观赏春色的大好时节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
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采茶讲究时令
清明前后
正是采茶的好时节
天空微放初光
戴着青箬笠的采茶人
便三三两两
背着竹篮往茶山去了
清明前采摘的茶叶是为“明前茶”,清明后采摘的茶叶是为“雨前茶”。“明前茶”芽叶细嫩,味醇形美;“雨前茶”滋味鲜浓而耐泡。讲究的采摘,才能让上好的茶叶落入茶盏中,成就一杯好茶。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在这个肃穆的日子,中国人也要祭奠祖先、缅怀先烈,充满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清明扫墓习俗由来已久。相传清明扫墓与寒食节有关,百姓人家不生火点灯,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传出,是寒食节的真实写照。
“相传百五禁烟厨,
红藕青团各祭先。”
古时清明节前是寒食节
江南人家不生火做饭
只吃事先准备好的青团
表达对祖先的缅怀
在山西,每到清明节人们都要吃子推馍。子推馍因纪念介子推而得名。子推馍是用白面捏出燕子、蛇、白兔等各种造型,加上食色点缀。千百年来,人们用子推馍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青精饭,又叫乌米饭。青精饭在明代之前就有了。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青精饭是用乌饭树树叶熬出的汤汁浸泡糯米蒸煮而成的。新鲜出炉的青精饭香甜可口、颜色乌青,饭中的糯米更是散发出大自然的清新。
在闽南地区,每到清明节人们都会吃润饼。润饼又叫“春饼”,由一层薄如蝉翼的面皮包裹着春笋丝、胡萝卜丝、包菜丝、韭黄、酥海苔、猪肉腿、虾仁、蛋皮丝等馅料,不仅营养丰富,还嫩脆甜润。制作润饼的过程虽然繁琐,但一家人一起制作润饼是亲情与民俗的碰撞。
在安徽、江苏等地,一种叫“馓子”的清明食品非常流行。它以麦面或米面为主料,是一种环状的面食,色泽黄亮,轻巧美观,干吃香脆可口,泡过牛奶后入口即化。它最早也是作为寒食节的寒食而诞生的。
青团是江南人家在清明节吃的一道传统点心,据考证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每逢清明几乎都要蒸青团,古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作祭祀,虽然青团流传千百年,外形一直没有变化,但它作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而是成了一道时令性很强的小吃。
素材来源 | 央视网 人民网 北京广播
初审丨董艺双
复审丨刘馨浓
审核 | 卜叶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