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来源于公众号:华南农业大学 点此可查看原文。若涉及版权问题或存在侵权情况,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
宜踏青
今天,向大家介绍
学校官方发布的
华南农业大学校园文化路线
之
党建思政路线、历史文化路线
(另有专业特色路线、校园风光路线等2条路线正在建设中)
始于1909年的华南农业大学,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具有华农风格的校园文化。
仅是两条路线
华农官微独家绘制校园文化地图
华农很大
所以这段旅途稍微有点长
但是保证一路都很精彩!
你准备好了吗?
让我们从毛主席题字石开始
一起出发游华农!
第1站
毛主席题字石
沿着主干道一直往前走
1952年11月18日,毛泽东主席为我校亲笔题写校名“华南农学院”,我校是毛主席题写校名的两所农业院校之一。题名原件保留在中央档案馆。
第2站
5号楼
不远便是5号楼
5号楼内设有
校史展览馆、丁颖纪念馆、
卢永根先进事迹陈列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展
5号楼 原为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生物地质地理教室,建于民国23年(1934),由广东著名建筑师林克明设计,是同时期建筑中面积最大、造价最高的一座楼。它的建制规格很高,造型优美、装饰繁复,为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5号楼正门门额上可见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华南农学院”校名,是20世纪50年代新置。
1949年后,此楼作为行政中心和重要系院楼,成为丁颖等学院领导接待外宾的重要场所和赵善欢、庞雄飞等院士教学科研之地。华南农学院期间,曾作办公、教学楼,土化系和植保系大楼、资源环境学院院楼。
第3站
4号楼
便是4号楼、石坊钟亭
和狮头喷水池所在地
4号楼 原为中山大学理学院物理数学天文教室,建于民国24年 (1935) ,占地约112.88 m²。坐北朝南,中西合璧,屋檐灵兽、仿古栏杆、浮雕云鹤、祥云抱鼓石、葫芦瓶等中国传统装饰使得建筑古朴典雅。现为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办公场所。
狮头喷水池 原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位于4号楼后。建于民国24年(1935),圆形。首层为8个错落有致的圆桶,有狮子头喷嘴。圆桶之上有3层莲花喷嘴,造型中西合璧、质朴高雅。2019年恰逢学校110周校庆,深圳校友会捐资修复后,喷水池重现流水潺潺、意蕴悠扬的景象。
本站的三处建筑均于2002年7月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第4站
2号楼、3号楼
从4号楼继续向前
穿过桂花园,行至树木深处
眼前就是古色古香的
据1930年石牌中山大学新校舍草图案可以看出,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参与、杨锡宗主持完成的道路规划形似“钟”形,此两座建筑处于钟形的顶部,居于中轴线北端, 既有辟雍的寓意所在,又体现“以农为本”的重农思想。
第5站
杀虫植物标本园
继续前行,可以在2号楼旁
看到一座有着斑驳小门的建筑
杀虫植物标本园 由赵善欢院士率全体农药学系教职员工及研究生自1954年开始建设,目前占地约1.5公顷,是整个亚洲独一无二的植物源农药专业化植物标本园,为植物源农药研究的科研工作基地和植物学、植物源农药、生物农药等课程的教学实践基地。
园内建有利寅像、赵善欢院士雕像,保存有利寅教授故居(“利寅楼”)、赵善欢院士办公室旧址等,共同形成华南农业大学悠久的历史沉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传达室 原中山大学石牌校区配套建筑,是当时校园北面的进出要塞。建于民国24年(1935),坐北朝南,宽3.5米,深3米,建筑面积10.5 m²。卷棚顶,绿色琉璃瓦,红砖墙,花岗石门框,造型小巧别致。现在是杀虫植物标本园的门楼。
利寅像,旁边即为利寅楼
第6站
华山青荟园
让我们走进华山青荟园
(即华山学生活动中心)
第7站
华南农业博物馆
穿过竹铭草海
很快便来到华南农业博物馆
华南农业博物馆(16号楼)原为中山大学教职员宿舍,始建于民国24年(1935),由著名建筑师杨锡宗先生设计,兴兴公司承建,共耗费2.34亿元。建筑为三层钢筋混凝土框建筑,红砖外墙,坐北朝南,平面呈横向“日”字型,总建筑面积约4835.8 m²。建筑内有东西两个天井,二、三楼中部有露台,顶部镶嵌有万字纹样彩画陶砖。2002年7月,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6号楼曾用作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行政办公楼,经济管理学院、人文与法学学院先后在此办公。2014年,华南农业博物馆建设项目启动,2019年11月9日正式开馆,为学校110周年校庆献礼。2020年,华南农业博物馆被命名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成为校内师生实践教学基地,社会公众参观打卡的科普基地。
第8站
红满堂
华南农业博物馆的对面
穹顶砖拱,纯白外壳的
红满堂
红满堂 是华南农业大学的历史文化符号、标志性建筑。1958年,华南工学院李淑敏、蔡益铣大胆采用砖拱结构,试验性地建造了红满堂,被称为“广东壳”。它700m²的大厅没用一根柱子,是全国第一个砖拱驳壳建筑。
第9站
名人故居建筑群
鄱阳湖边的6号住宅,相邻的5号住宅与其外形基本一致
名人故居建筑群 主要是指行政楼与图书馆之间的51~54号独立住宅,鄱阳湖边的5号和6号住宅。其中,51号为李沛文旧居,现为学校教工法律援助中心;52号为杜雷旧居,现为保卫处值班房;53号为丁颖旧居,2016年被认定为广州市历史建筑,现为木兰陈列馆;54号为赵善欢旧居,2019年被认定为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现为总务部水电科办公场所;鄱阳湖边的5号为“印象华农”文创产品商店,6号为“农大校友之家·理学人联谊堂”。
名人故居建筑群均建于20世纪50年代,陆续建成50余栋,单层独栋住宅为砖木结构,二层独栋住宅为混合结构。这些小楼排列有序,错落有致,环境幽静,外观黄墙褐瓦或白墙绿瓦,东临鄱阳湖西邻洪泽湖。现留存下来的6栋保存较为完好,由于它鲜明的建筑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2016年起多栋住宅被确定为广州市历史建筑。
第10站
民族服装服饰
艺术博物馆
沿着校道漫步至艺术学院
有空可以来看看
民族服装服饰艺术博物馆 设在艺术学院三楼,2008年开始建设,现收藏着苗族、黎族、藏族、瑶族、彝族、白族、维吾尔族等26个民族的服装服饰;以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传统民族服饰精品1700多件藏品。
第11站
天文台
继续西行一段路
便会看到一栋灰色水泥建筑
看似不起眼
但它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
天文台哦
天文台 于1936年11月11日奠基,1938年建成,是国立中山大学所建三座天文台中的第二座。建筑东西对称,大门中开,第三层在大门之上两侧建有两个圆顶“蘑菇”状建筑,方便放置天文望远镜。整个建筑保存完好,设计者为广东著名建筑师郑校之。
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天文系调入南京大学,天文台中仪器资料也同时运去。现在这栋楼是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的办公楼。
第12站
昭阳湖院士广场
离开天文台
一路欣赏沿途美丽风景
不知不觉来到了
丁颖院士像
第13站
思创园
继续往前
这里是思创园
第14站
启林北文化创意园
藏在启林北深处的
启林北文化创意园
启林北文化创意园 位于学校启林北社区,2018年建成使用。主要为文、管、法、艺等学科的学生提供文化创意设计场所和教师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入驻学生创意团队近20个。
第15站
泰山创客空间
离开启林,直奔泰山
这栋橙色外墙的小楼
是泰山创客空间
泰山创客空间
位于创客空间的F5未来商店,为华农学子创业成果
第16站
五山学生宿舍
从泰山区出发
穿过紫荆桥
回到美丽的湿地公园
顺着小径斜坡的方向走到坡顶
五山学生宿舍 原为中山大学石牌校区第一宿舍,共4栋,民国23年(1934)竣工。时任中山大学校长邹鲁等筹集款项建校舍,得到海外各地华侨的热心捐助。南洋著名华侨企业家、报业家和慈善家,被称为南洋华侨传奇人物的胡文虎、胡文豹兄弟回广州实地考察,捐5万大洋作为扩建费,后在校建楼纪念,现在第一栋正门还清晰可见碑文“胡文虎、胡文豹兄弟捐资助建”字样。
逛了这么一大圈
你是不是已经有点累了?
五山学生宿舍附近
有美丽风景
也有美味可口的绿榕园食堂
用来收官今天的踏青之旅
最完美不过了!
华农校园
文化气息浓厚
趁春光正好
不妨约上三五好友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
校园文化踏青之旅吧!
▶ 往期回顾
▲怎么做,才能青春无悔?答案在这里→
▲太可爱!是谁家学校有这么多小动物呀?
▲今天,卢永根书院正式成立!
本文为 华南农业大学 原创文章,请扫码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