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来源于公众号:国资小新 点此可查看原文。若涉及版权问题或存在侵权情况,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
阅读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今天,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
4月22日,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举办了科幻照进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世界读书日·小新书院思享会,通过直播,为线上的百万读者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
科幻作家带科幻新书《大国重器》走进央企,与央企科技专家共同探讨科幻与科技的关系,展望科技创新的美好未来。
科幻照进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世界读书日·小新书院思享会现场
科幻新书《大国重器》
《大国重器》以科幻视角聚焦国企创造出的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并构想出13篇科幻小说。它来自一次国企和科幻的奇妙结合。
2019年4月,由中央网信办网评局、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指导,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环球网、果壳、“未来事务管理局”、新浪微博共同发起的“科幻作家走进新国企”,邀请科幻、科普作家走进国家电投、中核集团、国家电网、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以亲身体验的国企工程和创新科技为灵感创作科幻小说,结集出版为《大国重器》,13篇科幻小说聚焦近未来的中国科技工程项目。
据主办单位介绍,这次央企科技专家和科幻作家在世界读书日对话,共论大国重器,将推动想像力和创新力的结合。它缘起于2019年春节电影《流浪地球》热播时,“国资小新”和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两次网上互动及其后的“科幻作家走进新国企”活动,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围观,讨论科技与科幻的关系。央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国重器超级工程为科幻作家带来了创作灵感,而科幻作品又赋予科技创新无限的想像空间。科技遇上科幻,激发了央企创新活力,为未来美好生活创造新的可能。科幻负责想象,科技负责创造。
中核集团宣传文化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吴微分享了以科幻为代表的内部文化机制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认为科幻可以引导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厚植创新土壤。
中国科技的发展是中国科幻最好的基石
——韩松
科幻作家韩松在《新国企 新科幻》的主题演讲中提到,今天科学与技术真正的状态,是科幻最好的基石。在世界舞台上,中国科幻一直在书写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气魄,反映我们的技术自信和文化自信。国企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先行者,一直是科幻界非常关注的主体。国企与科幻作家合作,通过科幻创作普及科学,传播知识,对于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这些小说,是科幻作家们参观体验了中国当代最先进和宏大的科技工程后,有感而发创作的。
——刘慈欣
科幻作家刘慈欣现场连线。他认为许多科幻小说带给我们的震撼人心的感受,其实是直面人类科技奇迹时,心灵体验的复现和延展。这些小说,是科幻作家们参观体验了中国当代最先进和宏大的科技工程后,有感而发创作的,他们将那些已经到来,却尚未普及的未来景象,带到了我们的眼前。
科幻作家与央企科技专家跨界碰撞火花
科幻文化品牌“未来事务管理局”负责人与科幻作家、央企科技专家现场探讨了科幻与科技的关系。
现实中的科技创新超越想象
科幻作家昼温参观的是位于青海的共和光伏产业园,让她最惊奇的是,这里本来是一片沙漠,产业园建起来之后,清洁光伏板需要用到水,水滴到沙漠里长成了草,但杂草又有火灾风险,所以就吸引牧民来这里养羊,当地人叫“光伏羊”。“我看到可爱的光伏羊,就感觉是一幅人、自然与科技高度和谐的科幻感满满的画面。”
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国核电力院)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张治对此补充道:“自从在光伏园区里种草,水分蒸发量减少,水土稳固了,喂养了羊群,消失的野生动物也都回来了,野兔、野鸡、旱獭,整个周边生态都变化了。”
从科幻想象到科技实现并不遥远
很多科幻小说都曾畅想以光伏或核能进行星际旅行。《大国重器》里,参观完光伏园区的昼温,就在小说里构思出一种名叫“落光”的高敏光电材料,可以在漫长的宇宙飞行中利用微小的星光发电。
张治表示,这是近未来很有可能实现的科幻构想。“最早的光伏就是用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探测器在宇宙中航行靠射线获取能量,不只太阳光。我们可以做一个巨大的接受器,把射进来的能量转变成可用的能量,这将是未来星际宇宙中最好的能量来源。”他说。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创新中心高级工程师姚鸿帅也表示,太空探索,尤其是探索星体表面,需要稳定的能源,反应堆或许是最优选择。“我们经过十年的不断钻研,最终推出了华龙一号。在这个基础上,还会有更多具有科幻感、想象力的创新,比方说,核反应堆能不能作为车的能源?这也是我现在做的工作。”姚鸿帅说,“不久的将来,大家或许会看到高铁、汽车不用烧油或耗电,直接用一个反应堆,就可以永久性地在陆地上跑起来。未来探索月球、火星,在外太空星球的表面,肯定需要稳定长期的能源,这是我们核领域不断去突破、去研究的新方向,也是未来比较容易走进现实的科技。”
创造和奉献,带来更好的科幻黄金时代
“国企的新发展再次唤醒了科幻独有的审美,黄金时代的质感似乎回来了。”韩松在《大国重器》序言里这样写道。
“充满黄金时代特有的质感,就是国企体现的创造和奉献。”韩松说,“即使是在物质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中国人都有着巨大的创造力和投入精神。这不光是中国人的精神,更大程度是全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精神。坐在家里埋头写科幻小说是感觉不到的。只有去了科技现场,面对面看到科学家、工程师,他们创造出的设备、技术,才会感受得到。”
“中国的科幻黄金时代就是现在。刘慈欣、王晋康都曾是国企的工程师,他们内心深处焕发出创造未来的想法,黄金时代就是这么产生的。未来还会有更好的黄金时代。”韩松说。
一份“含科量”满满的书单
现场,科幻作家和央企科技专家为网友推荐了科幻类和科普类图书。
《无尽长河的尽头》(作者:小松左京)
推荐人:科幻作家韩松
这本书写于上世纪60年代,但今天读仍然非常震撼。它讲述人类在十亿年的广阔时空中的生存和发展,从东方美学的角度理解宇宙。这本书写到,人在宇宙中非常渺小,但情感却很伟大,而且本书把科技和人结合起来,非常好。
《人类太空生存的开拓之旅》(作者:张伟、韩培) 推荐人:科幻作家昼温
这本书讲述了人类走上太空时会遇到的种种困难,比如在微重力环境下的肌肉萎缩。我们要飞向更远的宇宙,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难题。但我想人类的勇气和智慧一定能克服各种难题,让人类文明在宇宙中更繁荣。
《万物皆数》(作者:米卡埃尔·洛奈)
推荐人:科幻作家康尽欢
这是一本科普类的图书,讲的是人类与数据相关的发展过程。这本书能帮助科幻作者在构建小说的过程中,更好地兼顾平衡性。
《2001太空漫游》(作者:阿瑟·克拉克)
推荐人: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国核电力院)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张治
这是一部科幻经典。作者克拉克不光是科幻作家,同时也是科学工作者,卫星通信网络技术的奠基人。本书于上个世纪中叶写成,在当时就非常具有影响力。刘慈欣也很推荐这本书,他说:“科幻文学在此达到了顶峰,就连克拉克本人也没能超越。”
《烧火工》(作者:刘慈欣)
推荐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创新中心高级工程师 姚鸿帅
这是一本与以往刘慈欣的作品的风格完全不同的科幻童话,讲述了一位年轻人,为了拯救心爱的女孩,寻求老烧火工的帮助,最终接替老烧火工,成为每天点亮太阳的人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温情和责任,令人感动。
小新书院图书角走进央企
共建书香央企、智慧央企
小新书院自2022年成立以来,组织了多场知识分享沙龙。本次活动,小新书院向中核集团赠送了图书角,赠送图书均为小新书院严选精品图书。小新书院图书角未来还将走进更多中央企业,希望通过知识共享推动书香央企、智慧央企的建设,点亮更多创新思想,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为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企业加油助力!
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中国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网、环球网、科技日报、北京日报、中国科技网、北京科技报等媒体记者对活动进行了现场报道。中新网、中工网、中国科技网、新浪财经、科普中国、中信出版社等通过新媒体平台,对活动进行了全程直播。
互动小福利
你认为科技与科幻的关系是什么?下方↓↓↓留言区,一起来聊聊。
参与方式:留言点赞数最高的3位网友,将获赠1本全新上市的《大国重器》,只送不卖哦~
撰 稿丨郎 媛
责任编辑丨郎 媛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