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来源于公众号:广州日报 点此可查看原文。若涉及版权问题或存在侵权情况,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
高考前最后几天,
如何做好心理调适,
踢好“临门一脚”?
为此,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采访了
高校教授和数位高中教师。
许多人说,高考到最后其实是考心理。经过十多年学习的知识积累和最后一年的复习备考,要在考试三天做到厚积薄发,以最佳的状态将自己的实力尽可能发挥出来而不留遗憾,需要稳定积极的心态。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学教授,心理健康中心主任赵静波表示,考前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都是正常的,适当的紧张甚至更有利于考场发挥。考生要做到觉察、承认、接纳这些情绪,再进行有效且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更好地跨过高考“心理关”。
把“不要马虎”
变成“谨慎认真”
面对高考,
许多考生会提醒自己“不要紧张”、
“不要马虎”、“不要跑题”,
事实上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赵静波表示,心理学有一种效应叫皮革马利翁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例如,很多考生想自己不要马虎,认真仔细,发挥最高水平。于是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马虎”,但重复次数多了,反而每次都马虎。
正确的做法是,
把自己的期待说出来。
“不要马虎”对应的期待
其实是“谨慎认真”,
“不要紧张”对应的是“放轻松”,
那么考生就应该重复
“我要谨慎认真”,“我要放轻松”,
让积极的心理暗示成为现实。
也有考生表示,哪怕做了积极的心理暗示,焦虑的情绪依然挥之不去。赵静波提醒,对待我们不想要的情绪,不要一味抵抗,而是要觉察自己的情绪,承认自己确实是紧张、焦虑了。然后不妨给这些情绪起一个昵称,尝试接纳他们。例如焦虑的时候,可以想“小焦又来牵我的手了“。接纳了情绪,就不容易被情绪所困扰。
另外,可以适当地跟信任的人倾诉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找到释放的途径。但不要一直说,这样反而容易困在情绪里。
睡前少刷难题大题
大考在即,如何避免“精神内耗”?
赵静波给出的答案是:
不要把问题想得太困难和复杂,
每天按计划学习和生活就可以了。
具体来说,可以做到八点:
一是早上适当早起,避免起晚了匆忙行事。
二是营造干净整洁有条理的环境,减少干扰。例如不要把课本都堆到书桌上,看到堆积如山的书本,容易感到紧张混乱。
三是将要做的事情列表,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或者精力状态最好的时候。
四是一次只做一件事,将注意力放在所做的事情上,不要做着这件事想着那件事,复习语文的时候又想着数学有一道大题不会解。
五是设法让自己尽快开始做事情,开始得越早,忧虑越少。
六是分段学习,每学习40分钟就休息一下,让自己保持一个精力充沛的状态。
七是规律运动,每天尽可能保持30分钟的运动,但要注意防暑。
八是睡前要放松,不要做需动用大量思维脑力的大题、难题。睡前的复习可以背背单词,背背名句名篇,听轻音乐让自己得到舒缓。
接纳失眠相信自己
高考来临之前,
部分考生在考前或考试期间
会出现睡眠质量下降,
甚至睡不着的情况,
对此,数位高中老师均表示:
这很正常,不用慌张。
广州市真光中学邓润甜老师和罗雯雯老师想告诉考生的是,考前睡得着是好事,睡不着是常事。
广州市培英中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高中德育正高级教师郑飞卡也表示,考前这段时间到考试期间,睡不着很正常,这段时间里睡得香的是少数人。
广东华侨中学心理健康教师杨敏表示,因为考生将要面对的是人生里面很重要的一次考试,所以大脑会很兴奋。在这种情况下,考生要相信自己的身体潜力。无论是失眠到凌晨,甚至一个晚上都没有睡着,这没有关系。身体会为这场考试做出最好的调整。所以失眠就失眠,接纳它,并且相信自己,就算失眠也是可以做到的。
状态下滑时建议转移注意力
有的同学表示,
越临近高考,
觉得自己的状态越差,
甚至以前得心应手的题,
做起来都有点不顺手了,
反应也变慢了。
对于这种情况,赵静波表示有可能是“弓拉得太满了”,导致紧张到都有点麻木了。建议学会“放下”,适当减少复习看书的时间,把自己再度“激活”。可以通过运动、伸展四肢等方式,也可以看看窗外的景色,把大脑完全清空,去观察叶子的形态、欣赏透过枝叶缝隙的光。
除了视觉以外,也可以仔细听听周围的声音、闻一闻自己喜欢的味道,尝一尝自己爱吃的食物、摸一摸凉凉的物体表面,激活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这些方式来转移注意力,重新回到学习的时候,头脑会更清晰。
走进考场,坐在位置上的时候,如果心跳得厉害,难以平静,那么可以尝试把眼睛闭上,挺直腰背,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三到五秒,再缓慢呼气,呼气的时候可以小声说出自己想要达到的状态,例如“放松”、“舒服”等,能够帮助自己更快平静下来,集中注意力进入考试状态。
随着高考临近,
不少考生会出现紧张、焦虑情绪,
有的还会失眠。
如何帮助考生提高睡眠质量?
孩子压力大应该如何疏导?
考前焦虑需要就医吗?
针对考生家长关心的问题,
心理专家来支招。
第二步:如上述情况你都发生了,说明可能压力过大,可用以下措施帮助自己减压:
如果你还是容易出现
迷茫、紧张、想太多等情况
可以按照以下步骤缓解情绪
1.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并为其命名,即情绪识别和标记。
这是情绪调节的重要一步,通过细分和识别情绪,我们能够增强自我认知,改善情绪管理能力,并促进与他人有效沟通。
2.保持对自己的宽容和理解,不苛责自己。
在面对考试前的压力和负面情绪时,接纳自己的情绪是至关重要的。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过程中的困难,告诉自己“我是一个会有情绪和挫折的人,但这并不代表我不够好。”
3.使用积极的自我对话来增强内在力量和信心。
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和自我说服,你可以激发内在的力量,相信自己能够应对考试的挑战。告诉自己“我有能力克服困难,我已经做好充分准备,相信自己的能力。”
4.进行运动或参与喜欢的活动来释放紧张感和改善情绪。
运动可以释放身体的紧张感,增加愉悦感,并释放快乐荷尔蒙,从而改善情绪状态。选择参与喜欢的活动,如绘画、音乐、舞蹈等,可以带来乐趣和放松,帮助你暂时远离焦虑和压力。
5.与他人分享感受,寻求支持和共享经验。
与他人交流可以减轻情绪负担,获得共鸣和理解。他人的经验和意见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应对情绪困扰,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如果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帮助也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可以获得指导和支持,促进情绪的调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当学习压力
让你感到迷茫时
也可以选择按下“暂停键”
调整思维方式
放弃灾难性认知
使我们感到焦虑、恐惧的其实不是分数,而是我们对分数的认知。你担忧的分数其实包裹着你的想法:如果没考好,我就全完了。
合理休息
调整生活节奏
考试结束后,你非常想要过无拘无束的生活,很容易打破已有的生活规律,甚至与考前的作息时间完全颠倒,这种逆转对身心的伤害很大。
拥抱自己
接纳负性情绪
理性面对
及早做好规划
三年的中学时光飞驰而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奋笔疾书,同学们终于完成了这场重要考试。但作为学生,应以一颗平和的心来对待高考以及未来。



统筹/崔素华、刘晓星
海报设计/谭惠兰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刘晓星、谢泽楷、王婧、黎慧莹 通讯员:周其庆、郑驰宇、交宣、张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