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制胜法宝”,赶紧查收!

广州日报

发布于:2023-06-03



高考前最后几天,

如何做好心理调适,

踢好“临门一脚”?

为此,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采访了

高校教授和数位高中教师。



许多人说,高考到最后其实是考心理。经过十多年学习的知识积累和最后一年的复习备考,要在考试三天做到厚积薄发,以最佳的状态将自己的实力尽可能发挥出来而不留遗憾,需要稳定积极的心态。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学教授,心理健康中心主任赵静波表示,考前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都是正常的,适当的紧张甚至更有利于考场发挥。考生要做到觉察、承认、接纳这些情绪,再进行有效且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更好地跨过高考“心理关”。


 把“不要马虎”

变成“谨慎认真”  


面对高考,

许多考生会提醒自己“不要紧张”、

“不要马虎”、“不要跑题”,

事实上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赵静波表示,心理学有一种效应叫皮革马利翁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例如,很多考生想自己不要马虎,认真仔细,发挥最高水平。于是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马虎”,但重复次数多了,反而每次都马虎。




正确的做法是,

把自己的期待说出来。

“不要马虎”对应的期待

其实是“谨慎认真”

“不要紧张”对应的是“放轻松”

那么考生就应该重复

“我要谨慎认真”,“我要放轻松”,

让积极的心理暗示成为现实。


也有考生表示,哪怕做了积极的心理暗示,焦虑的情绪依然挥之不去。赵静波提醒,对待我们不想要的情绪,不要一味抵抗,而是要觉察自己的情绪,承认自己确实是紧张、焦虑了。然后不妨给这些情绪起一个昵称,尝试接纳他们。例如焦虑的时候,可以想“小焦又来牵我的手了“。接纳了情绪,就不容易被情绪所困扰。


另外,可以适当地跟信任的人倾诉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找到释放的途径。但不要一直说,这样反而容易困在情绪里。


 睡前少刷难题大题  


大考在即,如何避免“精神内耗”?

赵静波给出的答案是:

不要把问题想得太困难和复杂,

每天按计划学习和生活就可以了。

具体来说,可以做到八点:




一是早上适当早起,避免起晚了匆忙行事。


二是营造干净整洁有条理的环境,减少干扰。例如不要把课本都堆到书桌上,看到堆积如山的书本,容易感到紧张混乱。


三是将要做的事情列表,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或者精力状态最好的时候。


四是一次只做一件事,将注意力放在所做的事情上,不要做着这件事想着那件事,复习语文的时候又想着数学有一道大题不会解。


五是设法让自己尽快开始做事情,开始得越早,忧虑越少。


六是分段学习,每学习40分钟就休息一下,让自己保持一个精力充沛的状态。


七是规律运动,每天尽可能保持30分钟的运动,但要注意防暑。


八是睡前要放松,不要做需动用大量思维脑力的大题、难题。睡前的复习可以背背单词,背背名句名篇,听轻音乐让自己得到舒缓。


接纳失眠相信自己 


高考来临之前,

部分考生在考前或考试期间

会出现睡眠质量下降,

甚至睡不着的情况,

对此,数位高中老师均表示:

这很正常,不用慌张。


广州市真光中学邓润甜老师和罗雯雯老师想告诉考生的是,考前睡得着是好事,睡不着是常事。


广州市培英中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高中德育正高级教师郑飞卡也表示,考前这段时间到考试期间,睡不着很正常,这段时间里睡得香的是少数人。


广东华侨中学心理健康教师杨敏表示,因为考生将要面对的是人生里面很重要的一次考试,所以大脑会很兴奋。在这种情况下,考生要相信自己的身体潜力。无论是失眠到凌晨,甚至一个晚上都没有睡着,这没有关系。身体会为这场考试做出最好的调整。所以失眠就失眠,接纳它,并且相信自己,就算失眠也是可以做到的。




老师们建议,睡不着的时候,考生可听听歌,闭目养神,不要急躁,或者用香薰疗法,不要让自己的内心产生新的问题。考生也可以用一些助眠小技巧,比如睡前喝一杯温牛奶,或者听一段很舒缓的轻音乐,甚至做一场深呼吸的放松训练和冥想。


 状态下滑时建议转移注意力 


有的同学表示,

越临近高考,

觉得自己的状态越差,

甚至以前得心应手的题,

做起来都有点不顺手了,

反应也变慢了。


对于这种情况,赵静波表示有可能是“弓拉得太满了”,导致紧张到都有点麻木了。建议学会“放下”,适当减少复习看书的时间,把自己再度“激活”。可以通过运动、伸展四肢等方式,也可以看看窗外的景色,把大脑完全清空,去观察叶子的形态、欣赏透过枝叶缝隙的光。


除了视觉以外,也可以仔细听听周围的声音、闻一闻自己喜欢的味道,尝一尝自己爱吃的食物、摸一摸凉凉的物体表面,激活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这些方式来转移注意力,重新回到学习的时候,头脑会更清晰。




走进考场,坐在位置上的时候,如果心跳得厉害,难以平静,那么可以尝试把眼睛闭上,挺直腰背,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三到五秒,再缓慢呼气,呼气的时候可以小声说出自己想要达到的状态,例如“放松”、“舒服”等,能够帮助自己更快平静下来,集中注意力进入考试状态。



随着高考临近,

不少考生会出现紧张、焦虑情绪,

有的还会失眠。

如何帮助考生提高睡眠质量?

孩子压力大应该如何疏导?

考前焦虑需要就医吗?

针对考生家长关心的问题,

心理专家来支招。



这些减压良方请收好!

大考将至,有压力是人之常情,压力并非一个“坏东西”,如果在适度范围内,它将是激励我们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考生们需要真实地感知和评估自己各方面的状态,找到自己的“最佳功能区”(学习热情、自信、能力等与目标都相匹配)。

测试一下,
看看你的压力在正常值吗?


第一步:自检情绪状态,看是否有以下表现


①入睡困难(躺床上需要2-3小时才能入睡)
②精神不足(已有6-8小时睡眠但依旧感觉疲倦)
③明显的厌食
④体重骤变(忽然增重/忽然变轻)


如果没有以上的表现,说明焦虑和紧张的程度还是在合理范围的,同学们不用过于担心,基本不会影响日常生活或干扰备考,反而是有利于最后冲刺更好的成绩的。


第二步:如上述情况你都发生了,说明可能压力过大,可用以下措施帮助自己减压:


(1)每天保持适量运动
(2)多喝水,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例如水果、蔬菜)
(3)每天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如果你还是容易出现

迷茫、紧张、想太多等情况

可以按照以下步骤缓解情绪




1.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并为其命名,即情绪识别和标记。


这是情绪调节的重要一步,通过细分和识别情绪,我们能够增强自我认知,改善情绪管理能力,并促进与他人有效沟通。


2.保持对自己的宽容和理解,不苛责自己。


在面对考试前的压力和负面情绪时,接纳自己的情绪是至关重要的。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过程中的困难,告诉自己“我是一个会有情绪和挫折的人,但这并不代表我不够好。”


3.使用积极的自我对话来增强内在力量和信心。


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和自我说服,你可以激发内在的力量,相信自己能够应对考试的挑战。告诉自己“我有能力克服困难,我已经做好充分准备,相信自己的能力。”


4.进行运动或参与喜欢的活动来释放紧张感和改善情绪。


运动可以释放身体的紧张感,增加愉悦感,并释放快乐荷尔蒙,从而改善情绪状态。选择参与喜欢的活动,如绘画、音乐、舞蹈等,可以带来乐趣和放松,帮助你暂时远离焦虑和压力。


5.与他人分享感受,寻求支持和共享经验。


与他人交流可以减轻情绪负担,获得共鸣和理解。他人的经验和意见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应对情绪困扰,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如果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帮助也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可以获得指导和支持,促进情绪的调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两个放松小tips



4-7-8呼吸法
①用鼻子均匀吸气4秒; 
②屏住呼吸,停留7秒;
③从嘴巴缓慢呼出气体8秒;
④重复多次,直到自己感觉放松。

肌肉放松减压法
找一个安静的环境,放点轻音乐,以轻松舒服的姿态坐好,闭上眼睛,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依次紧张肌肉、放松肌肉,每次8~10秒,感受肌肉从紧张到放松的感觉。每天进行1-2次,每次10-20分钟。


当学习压力

让你感到迷茫时

也可以选择按下“暂停键”

听一首歌
看一会儿萌物
玩一会儿解压“泡泡”
去空旷的操场散步
漫无目的地望向天空
转发一次锦鲤
闭上眼睛睡一觉
等休息好了
再不遗余力地继续冲刺


备考压力大?
12355来帮忙


中高考期间,
广东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台
开通“中高考减压”专线,
为广大考生及家长
提供24小时公益热线服务,
拨打12355转0号键
(省外拨打 020-12355)。

此外,广东 12355平台还邀请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丁如一,针对考生及家长的考前情绪问题,录制系列减压短视频,帮助中高考生及家长缓解备考压力。


父母先稳定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父母首先要照顾好自己,自己的情绪、心态稳定了,孩子的情绪才会稳定。”丁如一表示,孩子的每次大考对家长来说都是很有挑战性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在考试当中取得好成绩。如果父母感受到过多的压力、担忧和责任感,可能会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增加孩子们的焦虑和压力。


那么,父母如何帮助孩子稳定情绪呢?丁如一建议父母首先要多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想法、感受和担忧,不要急着给予建议或者评判,从而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情绪。其次多鼓励孩子,提醒孩子过去取得的一个成功经验,激励孩子克服困难和挑战。还有,尊重孩子的学习独立性,给予孩子们足够的空间和自主权。


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有压力和焦虑,说明你很上进、有进取心,所以希望自己能够考好。” 丁如一提醒考生,在追求更好的成绩和未来更好的目标的时候,自然会感到一定程度的压力和焦虑。这种压力和焦虑可以激发自己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和准备,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大家在感到压力和紧张的时候,不要苛责和批判自己感到压力和焦虑。可以多鼓励自己,肯定自己的努力,相信自己的能力。”丁如一表示。


“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丁如一建议考生,当感到沮丧、低落或者无力时,可以多回想从前克服困难的经历,尽可能具体地回想这件事的相关细节,然后分析成功的原因,最后讲这些成功的经验运用到当前的困境中,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并付诸行动。“这些行动计划可以为你提供方向和动力,促进积极情绪的产生。”

后高考时期,
如何做好心理调适?

对各位同学来说,
高考作为人生中比较重大的考试,
其结果难免对我们的心理
造成一定冲击,
过度兴奋或过度低沉
都有可能影响正常生活,
甚至形成心理问题。
那么,应该如何调节这些心理变化呢?
这里有一些心理调适小处方。

调整思维方式
放弃灾难性认知



使我们感到焦虑、恐惧的其实不是分数,而是我们对分数的认知。你担忧的分数其实包裹着你的想法:如果没考好,我就全完了。


当你焦虑时,一定要及时摒弃错误的灾难性认知和灾难式的心理过滤(总爱挑出某个事件中的消极因素,并把它不着边际地夸大,将问题朝最坏的方向去想),重新定位,人生改变命运的机会不是只有这一次考试,不是这一次的成败就决定了以后的输和赢。

合理休息
调整生活节奏



考试结束后,你非常想要过无拘无束的生活,很容易打破已有的生活规律,甚至与考前的作息时间完全颠倒,这种逆转对身心的伤害很大。


因此,请同学们牢记一句话:放松不放纵,尽早回归有规律的生活,健康快乐地度过考后时光。


进行休闲娱乐活动要适度适量,要选择健康的休闲方式,如参加体育运动、听音乐等。如果需要释放和缓解压力,也应该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的娱乐放松以及养成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拥抱自己
接纳负性情绪



考后一周到放榜后一周,因为学业压力的急剧变化,有些同学难以调适,难免会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常见的心理困境有自责沮丧、亢奋、迷茫空虚、焦虑和绝望等五种状态。此时,积极解决就是关键。


当你感到紧张情绪来袭的时候,可以试试深呼吸,想象自己身处山林之中、海滩之上、无边无际的天空、云朵中,以此来放松自己的身体。


我们可以积极主动地和信任的人沟通和倾诉,不要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和父母、亲友主动地把自己不好的情绪表达出来,寻求大家的开解和帮助。


如果感觉焦虑,或通过家人疏导也不能缓解的时候,需要及时求助专业的心理老师或正规医院的心理医生。

理性面对
及早做好规划



三年的中学时光飞驰而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奋笔疾书,同学们终于完成了这场重要考试。但作为学生,应以一颗平和的心来对待高考以及未来。


毕竟,考试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台阶,而人生却是一条长长的战线,需要一步步去走好。一段时间之后,我们或许会忘记考场上的那些题目,但是关于这段人生的旅途,却是永远也不能忘却的回忆。


因此,请同学们一定要调整好心态,无论考得好与坏都将属于过去,更重要的是要规划好未来并逐步落实。同学们可以利用假期,充实自己,为下一次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做好准备。


稳定心态,突破自我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祝同学们都能金榜题名


相关报道:
注意啦,6月3日起开始
129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重要提醒

统筹/崔素华、刘晓星
海报设计/谭惠兰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刘晓星、谢泽楷、
王婧、黎慧莹 通讯员:周其庆、郑驰宇、交宣、张倩霞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天研 通讯员:杨月明
部分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社、广东共青团、健康杭州、东莞市妇幼保健院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黄紫玮

点亮“在看”告诉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