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来源于公众号:广州日报 点此可查看原文。若涉及版权问题或存在侵权情况,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
广州日报心传工作室的晚读专栏“心传星愿”改为逢周二晚推出
根据亦舒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玫瑰的故事》大热。而120年前有一个比剧中女主角“玫瑰”更精彩的女子出生了,她在100年前入读美国藤校之一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而在100年后的今年,她终于“拿到”了她梦寐以求的建筑学学士学位证书。她就是建筑学家林徽因。
当年宾大的建筑系只收男生。酷爱建筑学、完成了建筑学所有学业的林徽因,毕业时只拿到了美术学学位。现在,她终于“圆梦”。
2024年5月,林徽因外孙女于葵代表林徽因领取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位证书。图源:央视新闻
很多现代人了解林徽因,是因为各种关于感情的“小道消息”。真实的她,是建筑学家也是文学家和诗人,还是一个优秀的舞台剧演员。执着于建筑学的梦想,让林徽因成为卓越的自己,并在一百年后,还引来诸多钦敬与慨叹。
林徽因大学毕业照。图源:央视新闻
关于人需要怎样的梦想?
如何去实现梦想?
怎样培养逆商去坚持梦想而不走向偏执?
本期广州日报心传工作室的“心传星愿”专栏
与您一起进行探讨这一话题。
点击收听心传电台
梦想有多重要?
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主席李素磊博士认为,是否有梦想,在人与人之间形成质的区别:“梦想是由内而外地升起,生命的状态是:being myself!例如:林徽因的梦想是成为优秀的建筑学家,尽管有多种才华,她一直坚持将建筑家的梦想放在首位;近期大火的电视剧《玫瑰的故事》女主刘亦菲的梦想就是‘我要做个好演员’,写出《我的阿勒泰》的作家李娟的梦想就是做个好作家等等,她们都是‘一生一事,一事一生’。”
“梦想让人更加坚韧、不断适应外部环境,调整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空间和成长方式。很多人最终走到梦想成真的一天,此后生生不息、持续发展,正因为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了原创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人生路也越走越宽。
没有梦想的人生是基于外在环境的潮流作为选择的标准,生命的状态是:doing myself。潮流一变就跟着变,缺乏对自己的基本认知,大潮褪去就瘫倒在沙滩上。”
人应该怎样找到并坚持自己的梦想呢?
中学高级心理老师、广东省心理危机干预专委会理事李艳月表示,坚持梦想应该是建立在对自我的一个了解的基础上的,对自己未来梦想的一个规划。“其实它会涉及到自我探索和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以及在决策衡量过程当中最后做出一个决策决策平衡。
此外,兴趣很重要。在坚持梦想的过程当中,我们也需要去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征、价值倾向,再结合自己家庭实际的经济情况,更加客观地根据自己的整体状况去做出决定。
“包括林徽因在内的坚持梦想的人,他们在坚持自己兴趣的过程当中,能不能获得一个自我价值感、成就感、自我效能感等等,还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较强大的抗压能力、家庭理念支持等等,这些都可以鼓励他更好地去坚持自己的梦想”。李艳月补充说道。
李素磊认为,在确定梦想的时候,也是“静能生慧”:把投向外界的眼光收回来观自己的内心,“这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就有的,藏在内心深处,可能没有被唤醒没有被看见的部分。只有在安静、平静、宁静的时候,智慧生起。如同《大学》所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坚持梦想之路是苦行之旅,因为是关乎个人的选择,往往不随大流,不被理解而孤独寂寞,内心深处需要有足够的定力才能坚持。
关于“梦想”的话题,李艳月老师还特别对结束中高考的学子提出了建议:
“一般来说,我们在确定我们的梦想,兴趣会成为一个很好的老师,我们可以慢慢摸索。但是在中高考面前,需要我们快速地做决策,我们可以结合对自我的探索,包括对自己兴趣、个人能力、个性、性格特征和职业价值等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再加上外部环境的支持,譬如说家庭的建议、对家中小辈的职业发展的期许和需求等等。在这些基础上,可以进行一个结合梦想的理性选择”。
今年高考前,学校为学生们加油鼓劲
人都希望自己未来能成为栋梁之才,但现实却各有参差。其实,所谓的‘卷’是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轨道,如同开着碰碰车处于无序状态,竞争激烈而效率低下。
李素磊博士建议,“找到合适自己的道路,然后坚定地坚持下去,你也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秩序。”
今年高考一考点,考生跳起头顶粽子,希望自己能够一举高“粽”!
梦想不应该只是“梦想”,
实现梦想,除了“死磕”的坚韧之外,
与之相匹配的环境与素养也十分重要。
李素磊博士认为,逆商(Adversity Quotient,简称AQ)也是追梦的重要素质。
制图:王圆媛
逆商不仅关乎一个人在面对逆境时的应对策略,还反映了其心理抗压能力,以及如何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
那么,怎样才可以合宜地培养逆商而不走向偏执呢?其关键在于接受挑战和面对逆境、培养积极的心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耐心和坚韧性、设定目标并努力实现、寻求支持、反思与总结等等。
20岁的林徽因进入美国宾大,明知建筑系不收女生,在只能进入美术系后也坚持在建筑系听课、完成作业、自主测绘,与爱人梁思成一起完成了建筑学学业。
两人归国后,分别在东北和北京创立了中国最初的大学建筑系,培养了大批人才;创立了“营造学社”,写下了《中国建筑史》;两人奔波在战乱时期的中国,留下了大量一手的建筑学原始资料。当战火毁掉了其中的一些建筑时,梁林的手稿和测绘,仍然可以重现历史的瑰丽。
一百年后,宾夕法尼亚大学没有忘记林徽因的卓越成就,许许多多的学建筑与不学建筑的人也没有忘记一代才女的才情与贡献。梦想,依然在开着芬芳的花。
正如《玫瑰的故事》结尾所配《大路之歌》这样唱道:
“我轻松愉快走上大路,我健康自由,世界在我面前,指向我想去的任何地方。从此我不再希求好运气,我自己就是好运气,我完全而绝对的主持着我。”这就是梦想的大道,越纯粹越勇敢!
希望我们所有人,
都行走在梦想的大道上。
祝福所有的学子,
为梦想而不断攀登知识的殿堂。
我们,顶峰相见!
2024过半,你的年度计划进展如何?这份“战拖指南”请打开→
连续15年参加高考,如今转战直播,他圆梦了么?

扫码观看 广州日报视频号 每日热点实时更新

点赞 
分享 
在看 
留言
本文为 广州日报 原创文章,请扫码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