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来源于公众号:央视新闻 点此可查看原文。若涉及版权问题或存在侵权情况,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
⇧点蓝色字关注“央视新闻”
01
对清代故宫影响最大的工匠
解析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解析
02
❉❉❉❉❉❉❉
解析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解析
第一站
桑珠孜宗堡
让消失了多年的建筑重新出现
他是怎么做到的?
桑珠孜宗堡是西藏日喀则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也有人称其为“小布达拉宫”。可惜的是,它曾遭到毁坏,只剩废墟。
常青:一定要把废墟留着,如果拆除,历史的信息和记忆就全没了。
经过约六年时间的修复,桑珠孜宗堡恢复了历史天际线,“远观天衣无缝,近看新旧有别。”
常青回忆,“建成以后,当地的老百姓特别激动,家家户户打开窗子看,消失了那么多年的景观突然就出现了。”
第二站
屈子书院
从《楚辞》中汲取灵感
造出今人想象中的古建筑
“再生”不只针对现存的建筑。据说,湖南岳阳汨罗市是屈原跳江的地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屈子祠就坐落于此。2010年前后,当地决定建造新的屈原博物馆,常青率团队负责“屈子书院”和“楚辞文化中心”的设计。
如何用今天掌握的材料去做一个新的建筑,同时又要跟现存的屈子祠新旧共生?常青认为,新的建筑必须能够表达出湖湘地区的风土特征,而且还能让人联想到屈原生活那个时代建筑的样子。
为了无限接近屈原时代的建筑样貌,常青翻遍了《楚辞》,大量分析其中对建筑的描述,还到当地的民间传统建筑中取材。最终建成了今人想象中,屈原所处时代的建筑。
第三站
海南骑楼老街
颜色单调→一楼一色
让建筑“再生”为最初的样子
海南骑楼老街是常青院士耗时最长的项目,13年仍未修完。在老照片中,骑楼老街颜色单调。“再生”后,常青却将其变成了彩色街区。
这样的改变是否符合历史?实际上,材料病理学专家现场取样分析发现,骑楼老街其实是“一楼一色”的彩楼一条街。“如果有条件的话,要‘整旧如故’,也就是将建筑恢复到最初的样子,而不是它旧的样子。”
除了修复老街的门脸,常青和团队还修复了老街的天后宫,当地“妈祖巡街”的仪式也随之恢复,整条街都“复活”了:“原来是一个比较破败的景象,现在不但房子回到了过去,生活的场景也得到了恢复。”
©央视新闻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