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我的父辈母辈是一群了不起的人,他们好像并没有很多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也许读到职高毕业就要去闯荡,如今也都有各自的社会角色;他们年轻时,没有太多了解这个世界的途径,却也都积累下人脉和经验;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很慢,但他们好像毫不费力地就能做好选择。
而我们呢,我们享受着最好的教育资源,在讯息和新事物的风暴中快速地感受世界的万物,我们见多识广,包容和主动地接受信息瀑布。但是,当我们把目光聚集在自己的身上,却做不好眼前的选择。
当我说出这样的想法,妈妈拿出来她的电脑:“我们现在的工作也并不一定轻松啊,我四十多岁,还不是要学着做PPT。你得明白,无论是考研还是工作,你的人生都不会永远顺利,也不会永远不顺利。”
妈妈说,自己年轻时候,听从好朋友的建议选择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以为会安枕无忧地做到退休,尽管这个工作并不喜欢。
“当时我没有很多办法去了解各种岗位,但是大家都说这个工作很好,还有很多时间照顾家庭。”
但是后来,她逐渐发现了自己不喜欢这个工作,她觉得自己虽然读书不多,但是性格果断,做事利索,特别希望能有一个平台来干一番事业。
决定辞职的前一个晚上,她也彻夜难眠,只是,她并没有再考虑别人的劝告、周围的声音,她只是完全把自己抽离出原来本的安逸,狠下决心要过一种全新的生活。
“后来你也知道了,换了新的工作总是要不停受挫,但是每天忙完很充实,总算没有白白浪费了青春。”
在我分享了妈妈的故事以后,小洁决定再给父母打一通电话,想要详细地讲述自己如何喜欢上心理学、如何通过老师了解行业以后的发展、如果做了读研和工作的规划,想让他们明白自己已经完全可以为未来人生负起责任,并且已经做好准备面对逆风,绝不会后悔。
我也终于明白,其实,在这个春日正好的四月里,并没有那么多无法避免的嘈杂,像茧衣一样压得自己无法喘息。如今的我们,比起我们的父辈母辈,在获取信息的主动性上已经远远胜出,但是,我们都要时刻记得,这些信息的放行权都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找到工作的前提是精心准备简历和面试,想要考上研究生光有决心也不够,还要经历几千个小时的准备。以及,未来还有更多可能的困难,比如新上岗位忙得焦头烂额,经济压力增加,研究生课业任务异常艰巨,因此,每一个方向都不容易。
能够说服我做出倾斜的,根本就不会是谁支持或反对的说辞,不可能是冷冰冰的统计数字,更不可能来自竞争激烈的大环境,只有可能,是我每天晚上梦到的未来生活,是每当我想知难而退时,来自心底的反对声音。
你准备好去做一个像爸妈一样,义无反顾的大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