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时09分立秋!全省多个高温预警生效,热懵了

广州日报

发布于:2024-08-07

  • 点击-中心缩小切入图片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今天8时09分
我们迎来秋天第一个节气
立秋


“立”,是开始之意
“秋”,意为禾谷成熟。
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
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
在自然界,
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晴热天气下,细叶紫薇惊艳盛开。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


立秋虽然到了
但暑气一时难消
此时还处在“三伏天”期间
是仅次于小暑、大暑的第三热节气
因此有民谚说
立秋反比大暑热
中午前后似烤火

8月5日傍晚,广州的天空红霞漫天,高温不减。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子良



据广东省气象部门介绍,进入立秋节气,广东不仅不见秋,可能还更热。据了解,广东历史最高气温纪录就出现在立秋节气,1953年8月12日曲江最高气温达到42℃。

广州地处华南,气候相对炎热,夏季漫长。若以气温法来划分季节,广州常年入秋时间为11月9日。最近四年(2020至2023年),广州进入秋季的日期分别是11月10日,10月17日,11月2日,11月12日,夏季长度分别为185天、204天、209天、215天。

尽管广州每年入秋日期都有一定的差异,但总的来说,是在平均入秋日期中前后波动,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个月。

也就是说,虽然立秋已到

但是离广州入秋,

起码再等3个月~~



截至7日早上6时30分,
广东全省5个高温红色预警信号生效
广州11个区高温橙色预警信号生效



在副热带高压的连续把控之下,

广州继续“高温烘烤”的天气,

气象部门预计

本周或是广州今年最热一周。


今年以来广州观测站录得的最高气温,

是7月25日受台风“格美”牌“空调外机”影响

出现的38.2℃,

本周会不会有机会打破这个纪录?

5日广州观测站最高气温已经达到了38℃

而6日最高气温定格在37.5°C


预计本轮高温天气持续时间比较长,

估计要到8月12日前后,

副高减退,高温才会有所缓解,

不过天气依旧比较热,

只是没这几天热。



这天气热辣滚烫
好想来一口冰淇淋有没有!
荔枝味、草莓味香草味、
朱古力味、抹茶味……
软绵绵、甜蜜蜜,瞬间透心凉!
那么,如果广州地标
都变成冰淇淋怎么样?
我们一起脑洞大开
边睇边“食”广州至top文创雪糕
(注:地标变冰淇淋图片为AI生成)




五羊雕塑




点击品尝“广州地标冰淇淋”👇

 






广州塔与海心桥




点击品尝“广州地标冰淇淋”👇

 






中山纪念堂




点击品尝“广州地标冰淇淋”👇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




点击品尝“广州地标冰淇淋”👇


 







东塔、西塔、省博




点击品尝“广州地标冰淇淋”👇


 







广州之窗




点击品尝“广州地标冰淇淋”👇


 







天环广场




点击品尝“广州地标冰淇淋”👇


 




这是不是你“吃过”
最过瘾的冰淇淋宴?
立秋节气

愿每一个人都能品尝到生活的甘甜

迎来属于自己的收获季节


 





立秋节气,夏日的炎热还在延续,
有没有试过,
熬夜后声嘶喉咙痛,
喝点清热祛湿的凉茶,
咳嗽声嘶却更严重了?
因为这是典型的秋燥,
不可当成 “湿热”来处理。


名中医教你秋季养肺之道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林琳教授提醒,立秋过后,天气逐渐干燥,要特别注意肺部保养。这时节,食用秋梨润燥养肺恰当时。






· 秋来肺先知  养肺正当时 ·




立秋预示着季节的转换,气候的显著变化也已启动。此时,自然界由负阴抱阳开始转为戴阳归阴状态,天地间阳气广布于外,阴气开始收敛于内,空气极热之后湿度明显降低,昼夜温差开始增大,气候由湿热向燥热转变。


林琳教授提醒,秋季的燥热气候对人体健康,尤其是肺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中医看来,肺不仅是呼吸的器官,而且是人体与自然界直接相通的器官。


肺开窍于鼻,其华在毛,外界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同时,肺为娇脏,有“喜润恶燥”的特点。立秋之后,干燥的空气影响肺脏,空气过度干燥则会损伤肺脏,这就是燥邪干肺,从而引发口干舌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一系列肺燥的症状。


若不加以适当地调理,这些症状还可能进一步加剧,引发或加重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因此,在做好秋季养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膳食调理等中医方法进行日常调护,不仅能缓解因季节变化带来的不适,还能增强肺脏功能,提升人体的正气,从而提高对外界邪气的抵抗力,减少全身特别是肺部疾病的发生。




· 秋梨润心肺  食疗好滋味 ·




秋季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昼夜温差的拉大,让应季的水果甘甜多汁,纷纷上市。而在众多秋季养肺的食材中,梨以其独特的性味和功效脱颖而出。


据《本草纲目》记载,梨能“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名医别录》亦提到梨“主治肺燥咳嗽,热病烦燥,津少口干,消渴,目赤,疮疡,烫火伤”。《本草经疏》中亦称梨能“润肺消痰,降火除热” ,进一步印证了梨的养肺价值。


现代研究也表明,梨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质等成分,具有化痰、镇咳、平喘、抗炎、抗衰老、预防癌症等作用。


林琳教授指出,秋梨特别适宜于干咳少痰、咽喉干痛、皮肤干燥、大便燥结等属燥热体质的人群。在这个季节,适量食用梨或以梨为基础的食疗方案,可以为身体提供滋润,缓解秋季干燥带来的不适。




· 推荐食疗方案 ·




百合雪梨饮

材料:百合15g,雪梨1个,冰糖适量。

做法:百合泡发后洗净,雪梨去皮切块,加水煮沸后文火煮20-30分钟,另加入冰糖煮至溶化,放凉或冷藏后饮用。

功效:清热润肺、止咳化痰、养阴安神。

适合人群:适合初秋干燥时普遍人群饮用,肺燥咳嗽、心烦失眠、口干舌燥者尤为适宜。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应慎食,以免加重寒凉症状。


银耳雪梨羹

银耳100g、 雪梨1个, 枸杞10g,冰糖少许。

做法:锅中倒入足量冷水,烧开后转小火炖银耳40分钟左右,至汤汁稍有黏稠倒入梨块,继续炖15分钟后放入枸杞和冰糖,继续加盖炖5分钟即可。

功效:清热润肺、补气润肠。

适合人群:适合初秋干燥时普遍人群饮用,尤其阴虚火旺者。




· 秋日养生道,顺时助收藏 ·




林琳教授提醒,随着立秋的到来,我们的日常调养也应随之调整,以适应季节变化带来的影响。


起居调养:早睡早起 适时添衣


随着秋季的到来,自然界的阳气由外放转为收敛。我们的起居作息也应随之调整,以顺应季节变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建议“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提醒我们要早睡早起以顺应阴阳变化,早起则助于肺气舒展,助阳外布以防收敛过度,早睡则有助阴生收降。初秋之际天气多变,适时增减衣物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更应注重保暖,以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饮食调养:滋阴润肺 清淡饮食

秋季的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主。《素问·藏气法时论》提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因此,应做到“减辛增酸”,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转而适量增加酸味果蔬,以助肺气收敛。同时,秋季干燥易伤津液,宜食用清淡滋润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以滋养阴液,润燥生津。


运动调养:锻炼心肺 释放压力

秋季的宜人气候为户外运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宜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不仅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还能帮助释放压力,调节情绪。但应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免过度损耗体内阴液。


精神调养:适当娱乐 缓解“悲秋”


保持乐观情绪,神志安宁,是秋季养生的关键。秋季天地气机收敛,自然界万物开始平静,人们容易产生悲秋情绪。建议可通过欣赏秋季美景、参与文化活动、或与亲朋好友交流来调节情绪。此外,适当的放松和娱乐活动,如听音乐、绘画、写作等,也有助于缓解秋季的忧郁情绪。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卡斯、周洁莹 通讯员:王天巍、何永杰、黎尚钊、张靓雯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杨耀烨、骆昌威、吴子良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 林琳
AI生成图:陆凯声、廖嘉明
海报设计:陆凯声
视频剪辑:郭嘉颖
SVG动效制作:王圆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王圆媛






扫码观看
广州日报视频号
每日热点实时更新

点赞
分享
在看
留言

本文为 广州日报 原创文章,请扫码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