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来源于公众号:广州日报 点此可查看原文。若涉及版权问题或存在侵权情况,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
晴热天气下,细叶紫薇惊艳盛开。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
8月5日傍晚,广州的天空红霞漫天,高温不减。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子良
也就是说,虽然立秋已到
但是离广州入秋,
起码再等3个月~~
在副热带高压的连续把控之下,
广州继续“高温烘烤”的天气,
气象部门预计
本周或是广州今年最热一周。
今年以来广州观测站录得的最高气温,
是7月25日受台风“格美”牌“空调外机”影响
出现的38.2℃,
本周会不会有机会打破这个纪录?
5日广州观测站最高气温已经达到了38℃
而6日最高气温定格在37.5°C
预计本轮高温天气持续时间比较长,
估计要到8月12日前后,
副高减退,高温才会有所缓解,
不过天气依旧比较热,
只是没这几天热。
点击品尝“广州地标冰淇淋”👇
点击品尝“广州地标冰淇淋”👇
点击品尝“广州地标冰淇淋”👇
点击品尝“广州地标冰淇淋”👇
点击品尝“广州地标冰淇淋”👇
愿每一个人都能品尝到生活的甘甜
迎来属于自己的收获季节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林琳教授提醒,立秋过后,天气逐渐干燥,要特别注意肺部保养。这时节,食用秋梨润燥养肺恰当时。
立秋预示着季节的转换,气候的显著变化也已启动。此时,自然界由负阴抱阳开始转为戴阳归阴状态,天地间阳气广布于外,阴气开始收敛于内,空气极热之后湿度明显降低,昼夜温差开始增大,气候由湿热向燥热转变。
林琳教授提醒,秋季的燥热气候对人体健康,尤其是肺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中医看来,肺不仅是呼吸的器官,而且是人体与自然界直接相通的器官。
肺开窍于鼻,其华在毛,外界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同时,肺为娇脏,有“喜润恶燥”的特点。立秋之后,干燥的空气影响肺脏,空气过度干燥则会损伤肺脏,这就是燥邪干肺,从而引发口干舌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一系列肺燥的症状。
若不加以适当地调理,这些症状还可能进一步加剧,引发或加重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因此,在做好秋季养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膳食调理等中医方法进行日常调护,不仅能缓解因季节变化带来的不适,还能增强肺脏功能,提升人体的正气,从而提高对外界邪气的抵抗力,减少全身特别是肺部疾病的发生。
秋季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昼夜温差的拉大,让应季的水果甘甜多汁,纷纷上市。而在众多秋季养肺的食材中,梨以其独特的性味和功效脱颖而出。
据《本草纲目》记载,梨能“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名医别录》亦提到梨“主治肺燥咳嗽,热病烦燥,津少口干,消渴,目赤,疮疡,烫火伤”。《本草经疏》中亦称梨能“润肺消痰,降火除热” ,进一步印证了梨的养肺价值。
现代研究也表明,梨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质等成分,具有化痰、镇咳、平喘、抗炎、抗衰老、预防癌症等作用。
林琳教授指出,秋梨特别适宜于干咳少痰、咽喉干痛、皮肤干燥、大便燥结等属燥热体质的人群。在这个季节,适量食用梨或以梨为基础的食疗方案,可以为身体提供滋润,缓解秋季干燥带来的不适。
百合雪梨饮
材料:百合15g,雪梨1个,冰糖适量。
做法:百合泡发后洗净,雪梨去皮切块,加水煮沸后文火煮20-30分钟,另加入冰糖煮至溶化,放凉或冷藏后饮用。
功效:清热润肺、止咳化痰、养阴安神。
适合人群:适合初秋干燥时普遍人群饮用,肺燥咳嗽、心烦失眠、口干舌燥者尤为适宜。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应慎食,以免加重寒凉症状。
银耳雪梨羹
银耳100g、 雪梨1个, 枸杞10g,冰糖少许。
做法:锅中倒入足量冷水,烧开后转小火炖银耳40分钟左右,至汤汁稍有黏稠倒入梨块,继续炖15分钟后放入枸杞和冰糖,继续加盖炖5分钟即可。
功效:清热润肺、补气润肠。
适合人群:适合初秋干燥时普遍人群饮用,尤其阴虚火旺者。
林琳教授提醒,随着立秋的到来,我们的日常调养也应随之调整,以适应季节变化带来的影响。
起居调养:早睡早起 适时添衣
随着秋季的到来,自然界的阳气由外放转为收敛。我们的起居作息也应随之调整,以顺应季节变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建议“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提醒我们要早睡早起以顺应阴阳变化,早起则助于肺气舒展,助阳外布以防收敛过度,早睡则有助阴生收降。初秋之际天气多变,适时增减衣物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更应注重保暖,以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饮食调养:滋阴润肺 清淡饮食
秋季的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主。《素问·藏气法时论》提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因此,应做到“减辛增酸”,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转而适量增加酸味果蔬,以助肺气收敛。同时,秋季干燥易伤津液,宜食用清淡滋润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以滋养阴液,润燥生津。
运动调养:锻炼心肺 释放压力
秋季的宜人气候为户外运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宜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不仅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还能帮助释放压力,调节情绪。但应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免过度损耗体内阴液。
精神调养:适当娱乐 缓解“悲秋”
保持乐观情绪,神志安宁,是秋季养生的关键。秋季天地气机收敛,自然界万物开始平静,人们容易产生悲秋情绪。建议可通过欣赏秋季美景、参与文化活动、或与亲朋好友交流来调节情绪。此外,适当的放松和娱乐活动,如听音乐、绘画、写作等,也有助于缓解秋季的忧郁情绪。
本文为 广州日报 原创文章,请扫码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