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来源于公众号:豪雅光学 点此可查看原文。若涉及版权问题或存在侵权情况,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
标题:连麦新乐学——随访数据大揭秘 摘要:科学管理近视,我们用数字说话 正文:在这个信息量爆炸的时代,资讯浩如烟海。孩子的近视管理作为家长朋友们放在心上的大事,相关的知识分享在社交媒体逐渐也成为“流量入口”,新的概念和说法更是层出不穷。但“新”≠“对”,想要做到去伪存真,还得从数据出发,才能拿捏事实。所以,本期连麦新乐学,我们用数据说话 针对家长朋友关心的问题进行解读 快来看看,有没有你也关心的吧~ 1:新乐学近视管理有年龄限制,超过13岁就没效果了。新乐学RCT临床试验[1]中入组孩子的年龄为 8-13岁,这主要和孩子的眼球发育有关。研究发现:孩子正常发育状态下,13岁之后眼轴和屈光系统的变化趋缓,要看近视管理效果是否好,重点观察眼轴和屈光系统变化快的阶段,如果这个阶段有效,那么大孩子(13岁以上)的效果会更不错。爱尔眼科曾做过临床研究,收集了3,639位 6-16岁的配戴新乐学孩子一年的数据,并在今年5月份发表了论文。该研究证明:配戴D.I.M.S(新乐学)与配戴单焦点一年后,近视度数增长小于 0.25D的D.I.M.S(新乐学)组为 40%,而单焦点组仅为 19%;近视度数增长大于 1.00D的D.I.M.S(新乐学)组仅为 9%,而单焦点组则为 22%。2:新乐学中心怎么没有小点?不是点越多越好吗?新乐学镜片中心9mm区域没有微透镜,是为了让配戴者看远时达到最佳视力效果;与此同时,看近时配戴者视线会通过中周部的396个微透镜所在的离焦区域,形成视网膜周边的近视离焦信号,抑制眼轴向后生长,从而减缓近视度数的加深。[2] 新乐学镜片表面微透镜的蜂窝状正三角形网格设计,优秀的光学设计,使得佩戴者瞳孔内的微透镜数量,不随镜片位置而变化,眼球转动时保持视觉质量不变:因为在日常视物时眼睛要不断转动,所以我们不仅要考虑配戴镜片后静态的成像清晰度,还要确保眼睛转动过程中视觉质量的稳定性。要确保稳定性,微透镜的分布一定要均匀,无论眼睛视线落在镜片上的任何位置,其视网膜上成像的光学质量不应该有很大的差别。蜂窝状正三角设计确保无论视线在镜片微透镜区域的任何位置,瞳孔内的微透镜都是6-7个,这样就保障镜片在达到形成离焦信号的同时,无论眼睛转到看近处的什么位置,其在眼内的成像效果都是一样的,让静止的镜片达到动态的效果,不易引发视疲劳。3:长时间配戴新乐学后,近视管理效果会不会就减弱了?单纯性近视的发生发展是长期缓慢的过程,覆盖整个青少年儿童时期,因此针对近视的治疗和干预一定是长期持续的。新乐学的随访研究已经持续六年,是目前全球历时最久的相关研究。研究表明:新乐学D.I.M.S组6年内平均累积近视发展小于1.00D(-0.15D/年)和眼轴增长0.6 mm(0.1mm/年)。[3] 新乐学D.I.M.S镜片近视管理作用持续有效,且停止配戴DIMS镜片后未出现近视反弹效应。豪雅新乐学,深耕近视管理领域,致力于守护孩子的视力 青少年儿童近视管理,应当以科学为基础 我们始终坚定,数据和事实是鉴定产品性能的黄金标准 豪雅新乐学将与家长们一起努力 令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明亮清晰的视野 参考文献:[1] 节选自新乐学2年RCT临床研究论文 [2] 香港理工大学于 2014 年开始进行的旨在确定配戴多区正向光学离焦(DIMS)镜片是否会延缓儿童近视的进展而进行的一项为期2年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香港临床试验注册号:NCT02206217)。[3] 新乐学3年临床观察论文发表在英国眼科杂志(BJO)上
本文为 豪雅光学 原创文章,请扫码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