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消费者权益丨关爱老年群体 护航幸福晚年

中国人寿

发布于:2021-03-16


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之四

用心服务  真情守护




案例一

案例介绍

76岁的刘爷爷致电某公司营销服务部经理李某,反映该公司柜员张某向其多次介绍一款承诺较高收益的金融产品,他近日与张某一起到银行柜面取出现金10万元,当场交给张某用于购买该金融产品,并收到张某出具的纸质版产品购买收据。李某认为该收据存在疑点,让刘爷爷携带收据到公司核对。经核实发现,该收据系张某使用空白纸张自制模板套打的虚假收据,打印内容及格式均为张某伪造。李某确认张某已构成诈骗行为,第一时间协助刘爷爷报案。

案例分析

从上述案例看出,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老年客户对金融知识不了解、对相关业务操作不熟悉的特点,先通过其他手段接近老年人获得信任,再以虚假凭证等方式骗取老年人直接交付现金,此类诈骗行为取证困难,资金追回难度也较大。

风险提示

老年人在购买产品时,须认准并选择正规购买渠道,可在购买前拨打销售方客户服务热线进行详细确认,切记不要将交易密码、银行卡信息等个人重要信息透露给销售人员或其他人员。对于销售人员承诺高收益且要求以现金方式交付的金融产品,务必要提高警惕,避免落入非法集资等诈骗陷阱,可第一时间拨打销售人员所在单位的客户服务热线或到该单位网点柜面进行现场确认。



案例二

案例介绍

王奶奶最近经人推荐在某平台加入了“以房养老”理财项目,并介绍李奶奶也加入该项目,在未认真阅读相关合同条款的情况下,李奶奶签署了《房屋抵押合同》和《借款合同》。三个多月后,有人到李奶奶家让她搬离,原来她的房子早已被拍卖过户,她连忙拨通王奶奶的电话询问情况,结果王奶奶也有相同遭遇。李奶奶和王奶奶这才意识到自己陷入了打着“以房养老”旗号的骗局,该理财平台以高收益诱导老年人办理房屋抵押,以达到非法侵占老年人房产的目的。最终,李奶奶和王奶奶报案后,该理财平台涉案人员被依法处理。

案例分析

从上述案例看出,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以房养老”的旗号,诱使老年人签署所谓的房屋抵押和借款合同,抵押房屋获得出借资金,再将所获资金购买其“理财产品”并承诺给付高额利息,然后借口资金链断裂行使抵押权,将房屋拍卖过户,通过诈骗手段非法侵占老年人房产,使老年人面临流离失所的境遇。

风险提示

老年人切勿轻信所谓高额回报的违规承诺和“低门槛高收益”的虚假宣传,同时一定要审慎对待房产、大额资金等重大资产处置问题,在房产抵押、动用大额资金前应多和家人朋友商量,听取专业人士意见,切勿轻率做出决定,轻易冒险尝试。




此外,针对“防范非法集资、电信诈骗、以房养老”等一系列容易给老年人造成侵害的非法金融行为,中国人寿养老险公司为老年客户汇总了防范诈骗及金融风险的相关知识(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阅读),帮助老年人提高防骗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安心、更放心、更顺心。

扫描二维码

了解更多金融风险知识

 · CHINA LIFE · 


延伸阅读


中国人寿“硬核”服务让客户舒心、安心、放心

3月15日

消费者权益日丨贷款防诈骗指南

3月15日


喜欢的请点击,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