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北大老师的情书

北京大学

发布于:2023-11-16


相爱超过50年是怎样的体验?

是半个世纪,一万八千多天

从青丝到白发,一生只爱一个人


回首如诗如画的金婚岁月

他们感慨

“夕阳无限好,妙在近黄昏”

“金婚是人生的画卷,爱情的晚霞”

“无论是高官厚禄还是金钱财富,

我们都不会去换

与对方度过岁月的分分秒秒”

相爱之人多么像诗人


今天,初冬的特别日子

一起走进

9对北大金婚伉俪的爱情故事

读他们手写的情书

博雅塔下、未名湖畔

那些长长久久的承诺与相守


点击视频,听他们讲述金婚故事


坚不可摧的爱情

是他们当时最最珍贵的财富


徐万民 1943年11月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退休

郭普侠 1944年12月生,北京大学职工学校退休

结婚时间:1970年5月

他说

“没有彩礼,没有婚纱

一把喜糖,一壶热茶”

五十三年前

“你义无反顾地嫁给了我——

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

有无数困难曾横在他们面前

“十年两地分居”

“既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

又要抚育两个女儿”

但两颗心始终紧紧相贴

“你任劳任怨,含辛茹苦”

“像永动机一样

为经营这个家劳碌不息”

而今,“一家九口,其乐融融

同享盛世之福泽”

“亲爱的老伴,愿我们不离不弃

携手走到人生的终点”

△徐万民手写情书

徐万民和郭普侠于1970年5月结婚,两人育有两个女儿。女儿女婿均在北京工作。有两男一女三个外孙。一家九口,其乐融融,同享盛世之福泽。


亲爱的老伴:

53年前,你勇敢地义无反顾地嫁给了我,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没有彩礼,没有婚纱,一把喜糖,一壶热茶,只花了十几元钱,就把你娶过了门。十年两地分居,你任劳任怨,含辛茹苦,既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又要抚育两个女儿,代替我孝敬年迈的父母。

1980年,你调入北大。在单位,你尽职尽责,深受领导敬重。在家里,你包揽了全部家务,全力支持我的教学与科研,为两个女儿的健康成长呕心沥血。你虽然身材瘦小,却能像永动机一样,为经营这个家而劳碌不息。而今,老少三代,九口之家其乐融融,你的功劳数第一。

亲爱的老伴,在我眼里,你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伟大的妻子。感谢你50多年如一日的陪伴与无微不至照顾,愿我们不离不弃,携手走到人生的终点!


徐万民

2023年9月10日

△滑动阅读,徐万民与郭普侠的故事

△徐万民与郭普侠一家九口

他义无反顾

因为爱本身就是奇迹


郭国霖 1938年3月生,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退休

陈月华 1941年4月生,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退休

结婚时间:1971年5月

医生:“即使痊愈了最好不要生孩子”

郭国霖回答:”这都没什么,可以不要孩子”

字字千钧的承诺,她记了五十余年

旁人对此瞠目结舌

“当初国霖告诉我们说你们俩相好了

我们全都反对的”

但他坚定地牵起她的手

两年后,命运眷顾了这对有情人

她“十月怀胎一切顺利,身体从没这么好过”

二人迎来爱情的结晶

“一切是那么顺天自然”

△郭国霖、陈月华手写情书

绝大多数人反对的一桩婚姻


1970年我在青岛姐姐家养病,姐姐知道我与郭国霖有书信来往。她要邀请他来一趟青岛。不几日郭请了假到达。我姐姐就带他见了我的主治医生。

姐姐:“我妹妹陈月华如今的病情怎么样了?”

医生:“她的第三/四节腰椎骨被结核菌侵蚀生成的脓疡进入腰大肌鼓起的包在变小,脓疡在被吸收;腰椎骨的破损也没有再扩大,说明病情控制在稳定中。

姐姐:“还需要治疗多少时间?”

医生:“要有长时间的思想准备。基本躺床不能随意走动。”

姐姐:“可以结婚吗?”

医生缄默……, “除非不要生孩子。因为胎儿长大加上羊水等会有二十斤重。子宫位置与病灶几乎前后同位,受损的腰椎承受不了,一旦坍塌下半身截瘫。”最后医生又补充了一句,即使痊愈了最好不要生孩子。

郭国霖只在听,没有向医生提任何问题。

回到家我姐姐问他,“怎么样?说说看。”

郭国霖回答:“这都没什么。”接着又说:“可以不要孩子。”

字字重千钧啊!

不久一群在京的中学同学闻讯,惊呼,“郭国霖疯啦!又不是找不到对象。” 

之后,我有幸获得了来自四川民间的一剂方子,吸收脓疡兼灭菌。毒性较大,外敷于病灶上。一个月只敷了几贴效果逐渐明显。结果大大推进了痊愈的时光。

1971年5月8日在国霖四川老家结了婚。不过还是谨记青岛医生所嘱忠告。

1973年初春,我突然被医生告知,我怀孕了!心里怦怦地跳,不知是喜还是忧。

想了几天告诉了国霖。他问我你有什么想法?我说,不想打掉,我们来赌一把吧?

他看我不像说玩笑就说,“好,听你的,赌一把。” 

十月怀胎一切顺利,我的身体从没有这么好过,连个感冒都没有。十月平安生下一个女儿。接着上苍又送给我们第二个女儿。一切是那么顺天自然。

1997年北大分给我们新房,装修完毕迁入新居。邀请四川老同学十来人聚会庆贺,兴起跳起了舞。有一位跳起来笑着说:“陈月华,你知道吗?当初国霖告诉我们说你们俩相好了,我们全都反对的。”大家嘻嘻嘻哈哈哈笑起来。

今天我们迎来了北大领导们为我们大家举办的金婚典礼,心中充满着对北大、对党、对我们的祖国感恩之情。


郭国霖,陈月华(执笔)

2023年

△滑动阅读,郭国霖与陈月华的故事

△郭国霖与陈月华(第二排)一家

在一起

是1+1>2的幸福


焦维新 1946年2月生,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退休

刘月兰 1946年9月生,北京日报社退休

结婚时间:1973年5月

“为什么我们感到时间过得飞快?”

“那是因为我们夫妻间的情谊太深

共同奋斗的友谊太深”

他们在生活中伉俪情深

在事业上勠力同心

退休后

他十多年来出版了40多部科普书

她是这些书的第一个读者,

也是第一个编辑

他几乎每天都要在网上

发布一条科普视频

她既是稿件的校对员

又是视频的摄影师

携手而行,相扶相助

多彩生活,共同绘就

“我们能不感到时间过得快吗?”

“我们能不感到谁也离不开谁吗?”

△焦维新、刘月兰的老照片

亲爱的月兰:

为什么我们感到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到了金婚时节,那是因为我们夫妻间的情谊太深,共同奋斗的友谊太深,事业心太强!

过去50年的经历,可大体分三个阶段。头20年是我们发奋图强的20年,为了充实自己,为了更好地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我们不仅努力工作,还要在业余时间拼命地学习。这还不说,还要精心教育两个宝贝。第二个20年。是我们在事业上蒸蒸日上的20年,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担当重任,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最近的10年,我们虽然退休了,但工作却走在一起。我的主要工作是写科普,讲科普,十年来出版了40多部科普书。你是这些书的第一个读者,也是第一个编辑,一字一句地帮我检查、修改、润色;我们共同做的另一件事是几乎每天都要在网上发布一条科普视频,你既是稿件的校对员,又是视频的摄影师,每天从早忙到晚,我们退休的生活多么丰富多彩呀!我们能不感到时间过得快吗?我们能不感到谁也离不开谁吗?

你经常对我说,一定要注意身体。是啊,为了我们的共同事业,为了我们的深厚情谊,我们一定要加强锻炼,保重身体!


维新

△滑动阅读,焦维新与刘月兰的故事

△焦维新、刘月兰的结婚照

爱与亲情

被他们凝练成沉甸甸的话语


董文俊 1936年11月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退休

方薇 1940年1月生,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退休

结婚时间:1969年6月

家风

是“忠孝传家久,诗书济世长,

诚信结缘广,积善福寿享”

做人

要“忠孝、诚信、好学、向善、感恩”

他们在相依相守中体悟出字字珠玑

“选择了在北大学习和工作;

选择了对方为终身伴侣”

是他们一生最佳的两个选择

“利他、高兴、值”

是他们共同的人生总结

△董文俊、方薇的老照片

我们的家风:忠孝传家久,诗书济世长,诚信结缘广,积善福寿享。

修身十律:做人:忠孝、诚信、好学、向善、感恩;做事:敬业、担当、唯实、创新、干净。

我们人生最佳的两个选择:选择了在北大学习和工作;选择了对方为终身伴侣。

我们共同的人生总结:利他、高兴、值。

我们的共同财富:两位百岁老人,两位充满爱心的母亲。

△我们家的两位百岁老人

△滑动阅读,董文俊与方薇的故事

△董文俊与方薇(第一排)一家

想和你共写一首诗

从青丝写到白发


盛世敏 1946年1月生,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退休

孙延炜 1945年4月生,中国电影科研所退休

结婚时间:1973年12月

一首《瑶台聚八仙》

录下他们同行岁月中的平平仄仄

“半百年前,

人正是、青春伴作英年”

“年华去”

但“此生相伴,携手人间”的约定

犹言在耳

“依依比肩并进,

愿同担苦乐,互挡风寒”

“子孙和睦友善,

室虽陋,家和心亦宽”

爱和诗意

始终流淌在悠悠时光之中

△盛世敏、孙延炜的老照片


瑶台聚八仙


半百年前,人正是、青春作伴英年。

两心相聚,前帝社稷华坛。

风影城垣云淡淡,宫河柳翠月娟娟。

意相怜、

此生作伴,携手人间。

依依比肩并进,愿同担苦乐,互挡风寒。

冷暖衣食,相敬共度时艰。

子孙和睦友善,室虽陋,家和心亦宽。

年华去、

幸暮颜银发,怀缅当年。



△滑动阅读,盛世敏与孙延炜的情诗

△盛世敏与孙延炜的生活照

相伴五十载

爱情美好俏皮如初样


董黎明 1938年10月生,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退休

刘春莉 1943年1月生,北京大学附属小学退休

结婚时间:1971年1月

穿越时空五十载

他们的爱情

还如童谣般美好俏皮

金风玉露——

“动荡时期巧相逢”

喜结连理——

“婚庆简朴乐融融”

同立杏坛——

“轮流备课小桌忙”

举案齐眉——

“相伴五十白头发”

“硕果累累乐开花”

△董黎明、刘春莉的老照片

穿越时空五十载


我在西,你住东,

动荡时期巧相逢。

情深深,意浓浓,

婚庆俭朴乐融融。


建新家,缺住房,

集体宿舍吃食堂。

空间窄,架子床,

轮流备课小桌忙。


带实习,常在外,

家庭重担你承担。

做家务,教小孩,

从早到晚不间断。


长期累,病相随,

小教工作提前退。

驱顽症,战鬼魅,

康复锻炼放首位。


两相依,藤连瓜,

相伴五十白头发。

双园丁,育幼芽,

硕果累累乐开花。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退休老师董黎明

北大附小退休老师刘春莉

2023-9-28

△滑动阅读,董黎明与刘春莉的情诗

△董黎明与刘春莉的老照片

万千人海中

他们找到另一半


黄筑平 1939年11月生,北京大学工学院退休

陈文琴 1945年3月生,北京大学医院退休

结婚时间:1969年9月

“婚姻的基础是共同的价值观”

万千人海中

他们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另一半

“我们的信念就是要对社会有价值,

对家庭有贡献”

“相知,相爱,克服种种困难”

他们携手

“在事业上奋力拼搏”

“在家庭上尽心尽力”

两袖清风,别无他求

“我们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

但在精神上感到无比充实”

△黄筑平、陈文琴的老照片

2019年的金秋,迎来了我们的金婚纪念日,喜迁新居,和黄筑平八十寿庆活动,可谓三喜临门!来自全国高校的50余位代表欢聚一堂,召开了全国学术会议,并出版了论文集,以表达对黄筑平八十寿辰的祝贺,以及对黄筑平学术成就的肯定!

婚姻的基础是共同的价值观,我们的信念就是要对社会有价值,对家庭有贡献。在五十年前的艰苦岁月里,在长期两地分居的困难条件下,我们始终保持乐观心态,相知,相爱,克服种种困难,一路走来。在事业上奋力拼搏,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应邀访问了美、加、英、法、日、匈、俄、韩、泰、丹麦、捷克、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香港及国内多所著名大学,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在家庭上尽心尽力,对上孝敬双方父母,对下将子女培养成有用之才。对亲朋好友热心相助。我们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至今只有一套住房,但在精神上感到无比充实。

正是:

风雨同舟五十春,琴筑和鸣伴一生,事业家庭两相顾,苦尽甘来福满门。

△滑动阅读,黄筑平与陈文琴的故事

△黄筑平与陈文琴一家

生活是平淡的

有爱的生活是愉快幸福的


魏泽光 1942年2月生,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退休

赵丽君 1943年3月生,北京制泥厂退休

结婚时间:1973年1月

光阴的棱镜

折射出爱情千万种模样

相遇时

“表面上没有轰轰烈烈的激情,

但在内心上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一生平平淡淡,长长久久”

“真心感谢你!我亲爱的!”

△魏泽光(二排中间)、赵丽君(二排左一)的老照片

亲爱的丽君:

回想起当年。我们在上天的安排下,在互相认识联系一年的基础上,表面上没有轰轰烈烈的激情,我们连手都没有拉过,但互相在内心上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在没有婚纱、婚照、婚车、婚房的情况下,只在单位租了一间房子和每月6分钱租的床板和桌子,就结婚成家了。平平安安,快乐,幸福过去50年了。学校为我们安排了婚纱,婚照,和隆重的金婚典礼。感谢学校!

1973年1月13日,我们在海淀区民政局办理了婚姻登记,当天正好是星期六,你在你家吃完晚饭,在你朋友的陪同下,乘公交车来到单位分与我们的房间。由于是周末,你们单位和我们单位的好多同事,朋友来到我们小小的房间,把房间挤得满满的,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有唱,向我们祝贺。直到深夜。大家才散去。就这样高高兴兴办完了婚礼。第二天早上我们的第一餐饭是清汤寡面(只有酱油)。预示我们一生平平淡淡,长长久久。我们就这样开始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年底,我们的宝贝女儿出世了。本来我的母亲从老家来帮我们照顾女儿。但不巧,由于母亲一身劳累辛苦(我自己两个姐姐,两个妹妹,两个弟弟,完全是父母照顾,生活也很贫困),来不久就病了,很严重(是腹腔大动脉血管瘤,经校医院,北医三院和阜外医院全力抢救,算救过来了,当时学校也帮助治疗,解决我的经济困难,好不容易由我父亲,妹妹们把母亲接回了老家)。你要上班。照顾孩子,还要照顾老人。真的苦了你了。

这样平安地过了几年,到了不平凡的1976年,这一年我们的儿子出世,在出世50来天时,号称震撼世界的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发生了,你还在休产假,就与大家一起住进了地震棚。这一年我们最高的3位领导人,周总理,朱总司令,毛主席先后去世。全国人民都非常悲痛。我们也只好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工作。

以后在你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家庭孩子外,还全力支持我的工作,我也只是怀着感恩的心情,努力工作因此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1993年我的职称被聘任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这些成绩都是在你的支持和帮助中取得的,其中有你的一半功劳。

我们的生活是平淡的。但在你的陪伴和支持下,一直感觉是愉快的,幸福的。2013年7月被海淀区评为幸福家庭。

我这一生是非常幸运的,我生在旧社会,成长在毛主席时代,享受着当年的免费教育、免费医疗的优越条件,上学期间多次生病,国家对学生照顾是无微不至。生病期间,学校还专门为我们开设营养食堂。还享受很高的助学金,从农民孩子到大学毕业。要是没有毛主席,共产党,没有当年的免费医疗,我活不到现在。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是组织,同事们帮助我度过难关。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感谢同志们,后来又遇到了亲爱的你,对我的理解包容和支持!我这前大半生是快乐的,幸福的。真心感谢你!我亲爱的!


你的伴侣泽光

2023年

△滑动阅读,魏泽光与赵丽君的故事

△魏泽光与赵丽君被评为海淀区幸福家庭

谢谢你

我永远的心上人


宁骚 1943年6月生,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退休

周磊 1946年1月生,海淀医院退休

结婚时间:1971年5月

流年如水

许多记忆都已淡去

但我依然记得五十年前

告白那天

“你的英气勃勃、天生丽质

使我顿然失去了求婚的勇气”

△宁骚手写情书

△宁骚与周磊的生活照



情书是爱情的使者

也是真情相守的见证

当轰轰烈烈化为波澜不惊

当海誓山盟融入柴米油盐

一张张信笺仍在述说

我心炽热,从未改变


以“金”为名,以“锦”作书

北京大学离退休工作部

征集了42对北大金婚夫妇的情书

汇集成一本《燕园锦书》

希望记录这些长情与感动


爱情的模样,可能有很多

或许是一生一世的相守

或许是刻骨铭心的思念

或许是轰轰烈烈的告白

或许是默默无言的等待

将爱诉诸于文字

也就把这故事化为了不朽

来源: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离退休工作部

视频:于衍斌

文字 | 编辑:吕可欣、郭雅颂、唐儒雅

排版:唐儒雅、郭雅颂

责编:郭雅颂


现场直击!

        

身体折叠180度,他在北大医院顺利手术!

     

北大图书馆,走过一又四分之一个世纪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gbdgw@pku.edu.cn


本文为 北京大学 原创文章,请扫码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