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两个特别的日子,北大发什么?

北京大学

发布于:2024-03-21

清风无价

一枕酣睡可抵万两黄金

独爱幽窗

若见仙人只求寻觅睡方

睡眠是身体的休憩

诗歌带来心灵的抚慰

3月21日

是世界睡眠日和世界诗歌日

小北从诗歌出发

寻找隐藏在诗句中的睡眠现象

带来关于睡眠问题的小科普


《午眠》
[宋] 孔平仲

雨荡炎天气,风生乔木阴。

清凉一枕睡,胜得万黄金。
















科普小知识——睡眠

睡眠在古代养生体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作为占据我们一生三分之一时间的生理活动,睡眠在现代社会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睡眠是我们大脑的重要功能之一,良好的睡眠既是维持日间体力和精力的基础,也是获得高效工作学习的保证。研究证实,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导致躯体不适,还有可能会诱发精神恍惚、幻觉等精神问题,甚至引发死亡。




《大梦谁先觉》
[明] 罗贯中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科普小知识——春困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万物萌动的季节,我们经常被“春困”烦扰。

其实,春困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自然气候变化而发生的一种暂时生理现象。由于天气变暖,皮肤的毛孔舒展,血液供应增多,但供应大脑的氧气却相应减少,导致脑神经细胞兴奋程度降低;同时由于冬季紫外线及阳光照射不足,机体内缺少足够的维生素D,使得机体的免疫力和工作能力降低了许多。而且,春天日长夜短,人们的睡眠时间相对减少,也就常感到困倦。

那么如何“解春困”呢?这就需要注意身体养生“早卧早起,广步于庭”。做到起居劳作、精神调摄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萌生的特点,使精神、情志、气血亦如春天的阳光,舒展畅达,生机勃发。在起居方面,要注意居室空气的流通,这样有利于缓解春困带来的疲惫感。在活动方面,可去郊外春游、踏春登山,清晨起床后可以散步慢跑、做操打拳,假日可以结伴郊游,吸收新鲜空气,改善大脑皮质功能,增强血液循环和呼吸能力,加速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使人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不寝》
[唐] 杜牧

到晓不成梦,思量堪白头。

多无百年命,长有万般愁。

世路应难尽,营生卒未休。

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科普小知识——失眠

你有过“到晓不成梦,思量堪白头”的失眠经历吗?

失眠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如果只是偶尔发生且不会对生活造成明显影响的急性失眠属于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担心。但如果养成不良的睡眠习惯或伴有焦虑、抑郁情绪,容易使急性失眠变为慢性失眠,从而维持较长一段时间。

失眠主要有以下表现:①睡不着,经常躺在床上超过30分钟无法入睡;②夜间频繁醒来或醒来后无法再入睡或早醒;③由于没睡好导致第二天出现疲劳、困倦、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并感到很痛苦。以上睡眠问题经常出现且持续一段时间,就被认为是慢性失眠。

失眠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①睡前躺在床上玩手机,“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②睡前饮酒,导致睡眠片段化、早醒等;③睡前运动过量,提高交感神经兴奋性;④夜晚不睡白天补觉,导致夜晚睡眠动力不足;⑤开灯睡觉,灯光影响生物节律;⑥睡前吃夜宵,加重肠胃负担;⑦睡前躺在床上看电视,干扰生物节律,损害颈椎;⑧睡眠过多;⑨不合理用药等。

以下几种办法可以帮助你调节失眠:①规律作息;②白天适量运动;③规律饮食;④改善睡眠环境;⑤睡前放松训练;⑥睡眠认知行为治疗;⑦咨询专业医生。建议被失眠困扰的小伙伴们尝试起来,睡个好觉!




《睡起戏题》
[宋] 释怀深

吃粥吃饭过,听风听雨眠。

莫将安乐法,容易与人传。
















科普小知识——白噪音助眠

鸟鸣、海浪、细雨、轻柔的流水和微风拂过树木声……大自然簌簌的轻语,不仅是安逸氛围的协奏曲,更是伴你我入眠的背景音。

研究表明,大脑对于外界单调、规律的声音会产生谐振,同时会掩盖住其余声音,起到一种掩蔽效应,因为没有任何变化从而并不引起生理上的认知与注意,会不自觉地弱化可能影响到自己的噪声,更容易沉浸在当下的活动。因此,学习工作时,可以将白噪声作为背景音乐播放以提高专注度。在各大音乐软件中,白噪声更是高居助眠曲榜单,被认为有着缓解深夜emo、提高睡眠质量的奇效。

不论是为了助眠还是隔绝噪声,都要避免长时间使用白噪声,以防产生依赖。即便可以“用魔法来打败魔法”,但白噪声也只是对抗噪声的一种方式,尽可能远离嘈杂环境并提高自身的专注能力才是更可取的方式。




《芗林五十咏·醉石》
[宋] 杨万里

晚酌居然醉,昏昏不自持。
奇哉苍玉枕,眠到月来时。
















科普小知识——睡前饮酒

“晚酌居然醉,昏昏不自持”描写了作者睡前饮酒而醉的情态。昏然睡去后,却在“月来时”又醒转。那么,睡前饮酒到底是有助于睡眠还是损害睡眠呢?

喝酒后人会觉得身体舒畅,心情轻松,甚至昏昏欲睡,但酒后引起的睡眠与正常生理性入睡是不同的。睡前喝酒表面上看似有助于睡眠,实际上却会扰乱整个睡眠状态。

睡眠分为两种状态: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NREM睡眠)和眼球快速运动睡眠(REM睡眠),正常的睡眠周期中,两种状态交替出现。酒精对人体的最初作用是诱导睡眠,缩短入睡时间,使人在短时间内昏沉欲睡。但它减少了快速动眼(REM)睡眠期,影响睡眠素质。快速动眼睡眠期被认为是能恢复健康的阶段。睡眠周期的扰乱直接导致睡眠质量的下降,导致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出现。

此外,长期喝酒助眠还有这些坏处:

大量的酒精摄入会使机体免疫功能减退,降低对病毒的抵抗力,影响日间身体健康,诸如学习、记忆等神经认知功能将会受到明显伤害。

人体对酒精的耐受性增强,导致助眠效果的减弱。为了维持效果,只能不断增加饮酒量,可能对酒精产生依赖性,引发各种生理和心理问题。

酒后入睡有大几率会因为咽喉肌肉受酒精影响舒张而出现打鼾的情况,特别是对于肥胖人群,严重的甚至可能引起有猝死风险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科普小知识——做梦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一种经常性的生活体验。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梦”的探索从未停止。神经科学家指出,睡眠是大脑最重要的基础功能之一,梦则是睡眠时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根据睡眠时脑电图、肌电图和眼动电图可将睡眠分为慢波睡眠(SWS)和异相睡眠(PS),即“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REM),80%以上的人在REM睡眠时做梦。

在入睡阶段,大脑中会发生一系列神经内分泌活动,使得大脑里血清素、皮质酮、皮质醇、多巴胺等分泌情况和入睡前完全不同,让神经系统进入新的稳态。在REM睡眠阶段,大脑中负责情绪处理的区域开始变得活跃,控制记忆的区域被抑制。多个因素结合起来,人在REM睡眠阶段就更容易做梦。

在大部分科学家看来,压力环境和创伤事件更容易激发噩梦和负面情绪的梦境。与之相对,一些研究者认为梦本身是对情绪的治愈,白天大脑时刻保持理智,夜晚大脑则会让理智“休息”,用梦来抚慰白天中的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不论如何,我们当然可以将梦视作对生活奇妙的延伸。



领略完历史名人诗词中的风采,还有一种诗意在大山深处绽放。他们是来自湖南省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的“田野诗班”。7年前,粟裕希望小学的语文老师李柏霖创办了“田野诗班”。她将学生们带出教室,在广阔的田野里与学生们共同创作了一千余首诗歌,并登上2024年央视春晚舞台。

点击回顾春晚表演《如果要写年》↓

“田野诗班”由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们组成,他们用细腻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诗的语言记录生活。自然界中的万物生长变化都是他们的创作题材。

让我们一起走进“田野诗班”的故事↓


我在田野里写诗,油菜花错把我认成了蝴蝶,把花粉都交给了我,我全身沾满了,只好在地里装成了另一朵油菜花.......

这是“田野诗班”四年级(5班)

“小诗人”张松财眼中的春


四年级(1班)学生龙籽羽

以《蝴蝶》为题,她写道

蝴蝶是守护油菜花的使者,它每天在菜花中巡逻,就算太阳落山了,它也不会走。

对于春天的油菜花的描绘

学生龙春羽是这样写的

油菜花在春天一片金黄,可是它们比黄金还珍贵,因为它珍藏了农民伯伯的汗水。

四(1班)学生林慧云

在《上春山》中写道

燕子飞回南山,把春天带回了山上,这时候,年轮多了一圈,山也长大了一岁。


教师李柏霖和孩子们一起探讨写诗


心中有诗意,处处皆清欢

在世界睡眠日和世界诗歌日的晚上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诗

睡个好觉

共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奇境吧



策划 |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

来源 |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怀化新闻网

视频 | 中国国际电视台、央视网

编辑 | 伍雪怡、唐儒雅、郭楚媛、李梓琳、王静宇

图片 | 怀化新闻网、朱成轩、蔡翔宇、尹书山、黄喆、潘江辉

排版&责编 | 戴璐瑶


<<左右滑动查看栏目>>

本文为 北京大学 原创文章,请扫码查看原文。